宋庆龄与儿童文化

首页 > 宋庆龄 > 宋庆龄研究

宋庆龄与儿童文化

 

艾柏英

新中国的儿童文化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建和发展,对于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宝库,培育一代又一代合格建设者,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起到了巨大作用。在这项造福于千秋万代的事业中,宋庆龄的名字及其伟大业绩永远值得纪念。

宋庆龄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政治家。她不仅具有救国、治国的智慧和韬略,而且,以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敏锐眼光,始终关注我国儿童的前途命运。她尤其重视儿童文化福利事业,倾毕生精力和心血,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宋庆龄是我国面向大众的儿童文化事业的创导者和实践者。

一、 为广大儿童谋画文化利益

在我国历史上,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儿童文化往往是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广大劳动人民子女被排斥在外。宋庆龄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穷苦儿童是没有机会入学的”,这种不合理现象是造成国家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她认为,儿童代表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化是一种社会福利,国家有责任让每个儿童得以分享。当然,这在当时的旧中国是无法实现的。为了国家的未来,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宋庆龄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在继续支持人民革命战争的同时,在上海开辟了面向贫苦儿童的文化福利事业。1946年10月,宋庆龄首先在劳动人民居住比较集中的沪西地区胶州路晋元小学内创立一个儿童图书阅览室,邀请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兼任阅览室主任。这在旧上海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报刊予以报道。开幕那天,郭沫若特地写了一首儿童诗表示祝贺。第二年宋庆龄又在儿童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扩建和新建了3个儿童福利站。儿童福利站最主要的工作,是为那些无力上学的贫苦儿童举办识字班,自编教材《老少通》。采用了“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让先学的孩子教后学的孩子,并把儿童识字班办到里弄和家庭。在儿童福利站,工作人员还教劳动人民子女唱新歌、扭秧歌、讲故事、办墙报、排演节目,向儿童们推荐进步书刊,组织读书会等。当时,约有5000多名儿童参加了识字班,参加各项活动的孩子就更多了。1947年4月,宋庆龄又创办了第一个儿童剧团,专门为儿童演戏。还开办儿童戏剧培训班,招收贫苦儿童,边学习,边排练演出。短短两个月时间,儿童剧团就为上海的1.5万名小观众进行免费演出,“通过儿童剧团,把文化传播给没有文化的人,使他们建立自己的文化”。宋庆龄创立的这些儿童文化福利设施规模虽然不大,却像一盏明灯,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这也是宋庆龄在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创导全社会儿童文化福利事业的一个前奏。

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文化教育事业。宋庆龄的儿童文化福利思想具备了最重要的实现条件,并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得到新的发展。1950年,周恩来总理与宋庆龄共同商量,将中国福利会的基本任务转变为妇幼卫生保健和儿童文化教育,并确定了“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方针。宋庆龄以极大的喜悦和热情投入到新的事业之中,亲自规划和布局,克服种种困难,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少年宫、儿童时代杂志社、儿童艺术剧场,扩建了儿童艺术剧院。这些儿童文化结构围绕培养健康下一代的目标,功能上相互衔接,组成比较完整的事业结构,开创了儿童文化福利的先河。在宋庆龄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福利会的儿童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硕果累累,许多做法与经验成为政府兴建儿童文化设施的规范。

宋庆龄还在建国最初的几年里,反复强调“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在文化方面提出,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孩子们精神食粮;先进生产者要经常和儿童见面;一般的生产单位要欢迎儿童去参观;应该把最好的建筑物作为儿童校外活动的场所;在最好的风景区设立儿童夏令营等,推动了全国各地加快建设儿童文化事业,各级各类儿童文化机构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1960年6月,宋庆龄在《儿童工作者的光荣职责》一文中高兴地指出,现在我国的儿童文化教育事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全社会的事业”。宋庆龄关于儿童文化是社会福利的思想,初步实现了。

二、给儿童文化事业以“灵魂”

儿童文化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思想道德内涵。而后者对于身心处在急剧发展阶段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不同社会的文化形态对儿童的思想塑造和道德目标是不同的。剥削阶级和历史上的一些没落政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总是在社会文化中给儿童灌输腐朽没落的东西。宋庆龄曾经说过,“旧社会的‘经’不外是要么是做‘人上人’,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要么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心做奴隶。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经’,无产阶级的‘经’,是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下一代。”宋庆龄创办儿童文化事业,是着眼于“缔造未来”,与时代发展同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造就千百万革命事业接班人。她十分重视儿童文化的教育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一是帮助儿童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1950年4月,宋庆龄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本儿童杂志《儿童时代》,她为创刊号题词:“《儿童时代》的刊行,便是在给儿童指示正确的道路,启发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走向光明灿烂的境地。”宋庆龄常常把儿童比作小树苗,不仅“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还会遇到“狂风暴雨,病虫害,环境污染”。她要求儿童认真学习,接受教育,学会在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世界上,辨别正确与错误,增强抵抗力,健康成长,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之材。这也是儿童文化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我们的儿童文化、儿童教育应当承担这一重任。

二是帮助儿童学习为人民服务。1958年5月,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迎来建宫5周年。宋庆龄为此题词:“儿童们在少年宫里不能只是享受幸福的童年,更要紧的是学习劳动的本领,学习为集体工作,为祖国做有益的事,准备为人民谋幸福。”这一题词,不仅对儿童提出殷切希望,也为少年宫和所有儿童文化结构明确了工作性质和方向。

三是帮助儿童跟上时代步伐。在《儿童时代》创刊300期的祝词中,宋庆龄写道:要“让小读者们认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小读者们学会看到未来”。思想与时代同步是一种宝贵品质,这种品质无疑应该从孩子阶段开始培养。当然,简单说教无济于事。她要求通过各种文化形式,让儿童感觉并深信事物是变化的,时代是发展的。当他们长大成人后就能更好地掌握社会发展规律,自觉适应时代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了。

四是帮助儿童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帮助他们(儿童)建立崇高的生活的理想,建立一个能够把他们个人的前途与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联系起来的理想”。儿童富于现象,也易于接受引导。一代儿童的共同理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宋庆龄站在历史的最高处,希望我国儿童能够树立起远大理想和抱负,眼界更开阔,生活更有意义。这是儿童文化事业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宋庆龄的这些精辟论述,体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对历史对人民的高度负责精神,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儿童文化的先进性质及其前进方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温她的谆谆教导,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对于我们进一步办好儿童文化事业,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三、让儿童在先进文化熏陶下全面发展

宋庆龄一生关心并致力于儿童福利,最看重的是儿童文化事业。她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视作“掌上明珠”;亲切地把《儿童时代》杂志称为“小红花”。这是因为,缤纷斑斓的儿童文化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宋庆龄自幼聪慧,热爱艺术,学贯中西,是我国较早接触和系统学习现代人文科学的代表,具有广博的知识。她通晓儿童心理,深知作为人仅仅有正确信仰、占有知识还是不够的,人还需要丰富的情感、成熟的个性、高雅的气质等,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的完整素质。她懂得文化艺术对儿童智力发展、人格完善的特殊作用和规律。早在1946年,宋庆龄就明确指出:“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儿童文化正是以典型的形象,有趣的故事,多种艺术手段和娱乐形式使儿童的情感得到愉悦,心灵得到滋养,精神世界得到提升,在娱乐和审美中受到教育。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儿童将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鉴于这种科学认识,宋庆龄以高度的使命感,一如既往地不断创办和大力推动儿童文化事业。

在儿童文化功能作用下,儿童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那些内容,宋庆龄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特别重视儿童优秀品质的全面养成和发展。她认为,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包括“爱”、“劳动”、“勇敢”、“诚实”、“集体主义”等5个方面。这些优秀品质一旦在儿童身上萌芽并随其身心的发展而发展,最终成为人的稳定性格,那就“将使我们能够经受任何考验,克服一切困难”,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胜利。但就具体的儿童个人来说,这些优秀品质并不是先天就存在,也不会自然而然形成,需要学校教师的教导、社会家庭长辈的榜样示范和儿童文化的熏陶。宋庆龄对儿童文化寄于更大的期望,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宋庆龄曾经5次来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视察指导工作,使之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儿童乐园。她鼓励儿童艺术剧院不断为孩子们创作演出新戏,1979年不顾86岁高龄,出席观看儿童剧《童心》,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给予热情赞扬。宋庆龄先后为《儿童时代》撰写过10篇文章和4次题词,一再号召所有的文学作家、艺术家把为儿童创作列入自己每年的创作计划,还要求教师和辅导员们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儿童阅读。这是何等的心血和毅力!目的只有一个:把儿童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今年是宋庆龄诞辰110周年。宋庆龄的崇高精神和儿童文化工作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福利会的宝贵财富。全会儿童文化工作者继承和发展宋庆龄事业,每年有近百万的少年儿童到少年宫参加各项活动,大批人才苗子从这里走向社会。《儿童时代》杂志累计发行达亿万册,是几代儿童的精神养料。儿童艺术剧院已经为孩子们奉献了300多台剧目,近年创作演出的优秀儿童剧《雁奴莎莎》、《白马飞飞》和《享受艰难》,分别获得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以此告慰宋庆龄。

 



上一篇: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宋庆龄的影响
下一篇: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三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