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如

首页 > 翠亨村 > 历史名人

杨心如

 

杨心如(1868~1946),小名帝镜,名兆蓉,字正乐,号心如,翠亨村人,是孙中山在翠亨村中的总角之交。杨心如从小胸怀大志,好读书,聪慧过人,过目不忘,但不喜读四书五经,亦无意走科举考试之途,常和孙中山相与倾谈天下兴亡事,见解独到,多中肯綮,为孙中山所欣赏。1895年,孙中山与革命同志创立兴中会,杨心如也响应加入兴中会,奉命奔走中山、澳门、香港、台湾诸地,策动人力、物力,参与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诸役,“毁家纾难,产业十九捐助革命,家遂中落”。后人把杨心如与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并称为“翠亨村四杰”。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杨心如转赴台北,在一家经营茶叶的良德洋行任司账。1897年,陈少白到台湾发展革命组织,通过杨心如结识当地爱国志士,于当年11月在杨心如家成立台湾兴中会分会,这是革命党人在台湾建立的第一个据点。1898年秋,陈少白在杨心如等的帮助下,筹得革命经费3000多元。1899年,孙中山为策划近海革命根据地,远赴台湾,杨心如相随左右,初设联络机关于台北市新起町,后迁居御城梅屋敷,积极策划惠州起义。惠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转赴日本,而杨心如则留在台湾部署。其后黄花岗起义,杨心如奉召赴香港策应,失败之后,奉孙中山命继续留在台湾,建立革命基地。民国成立后,杨心如请示去留,当时孙中山本想把杨心如留在身边共谋国策,但因为台湾为海外联络要津,未可轻动。于是,杨心如和长子杨东瀛一起,在台湾以经营商业为掩护,和大陆革命同志暗通声气。其后“二次革命”倒袁、护法运动等,革命同志来往南北,多以上海、台湾、香港为联络所,台湾方面,杨心如是实际的主持者,为革命活动的开展甚有贡献。

抗战期间,杨心如关怀国事,终日忧心忡忡,虽家人亦难交谈一语,内心苦闷可知。及至日本投降,台湾、澎湖宣告复归祖国,杨心如笑逐颜开说:“不图竟有今日,吾无憾矣。”孙科得知杨心如还在台湾,而又生活困顿时,马上函托当时的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对杨心如多加关照。他常为抗战结束后中国的社会与政治现实而担忧,感叹说:“安得逸仙先生复生,兼收并蓄,和衷共济,以图建国耶。”1946年秋,杨心如在台湾病逝,弥留之际,对其子杨东瀛等说:“予随孙逸仙先生革命最早,言悔后死,今强寇已除,台湾光复,予向不善治家产,无一遗物,予等或留台、或归乡均可。但须自立自强,勿辱邦家。”



上一篇: 杨锡宗
下一篇: 杨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