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文化街区孙文路博物馆群项目获批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139文化街区孙文路博物馆群项目获批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市发展与改革局获悉,139文化街区孙文路博物馆群项目已经获得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批准。一期工程占地17.9亩,投资额1.6893亿元,二期占地51.2亩,投资额待定。

建设“139历史文化街区”

    特色博物馆群计划以原139宾馆周边区域为核心,以现有的商业文化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为重要组成部分,新建一座中山市博物馆总馆,区域中还包括华侨历史博物馆、漫画博物馆、火花博物馆、中山历史建筑艺术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以及工艺品、收藏品一条街,地方特色饮食一条街等,连同萧家大馆、郑藻如故居等具有历史价值的特色建筑一起进行保护和开发,打造具有浓郁文化风情和历史底蕴的市博物馆群--“139历史文化街区”。

“139宾馆”已空置多年

    昨日,记者来到已经闲置一段时间的139宾馆。听见了人声,在139迎宾馆旅业部2号楼门前守候的一条黑狗狂吠一阵。这栋有着西式风格的建筑据了解是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被日军占领。解放后,改为县委招待所,即139招待所。之所以称作“139”,是因为当年陶铸在中山迎宾馆办公时,其电话专线是“139”,因而就俗称此招待所为“139迎宾馆”。
    空置多时的宾馆四处蒙尘,从狭窄的楼梯上去,尽管是白日里,却昏暗得看不清路。从三楼的天台望外望,可以看到近处是一片青砖老屋,而远处已是高楼林立。

“萧家大屋”成了民居

    萧家大屋和139宾馆只有一路之隔。从繁华的民生路进去,沉甸甸的木门隔绝了都市的热闹。
    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萧家大屋始建于清代,为清代中晚期箫族第十六世箫九皋所建,为三间四进、青砖外墙、硬山式建筑。宣统末年,香山辛亥革命时曾作为义军集结开会地点。
    但是,这个曾经的祠堂建筑已经改造为民居,住了好些人家。一位正在吃晚饭的女主人告诉记者,他们是萧家的后人,还不知道萧家大屋要进行保护和开发。右边的一个房间被改作小卖部。从现在的格局和空间,记者很难想象这座有着1200平方米大屋的原貌。

来源:中山日报 2008-10-29



上一篇: 没有上一篇了
下一篇: 一位文人官员所折射出的中山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