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宗祠古建筑群修缮工作进入尾声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陈氏宗祠古建筑群修缮工作进入尾声

    商报讯 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海浪纹的石雕,檐廊上方柚木雕刻着神话人物……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的南朗镇陈氏宗祠古建筑群重现昔日风采,不久将对市民开放。
    据了解,陈氏宗祠古建筑群位于南朗镇茶东村,始建于明朝初期,重修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宗祠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用地1800多平方米。包括里仁祖家庙、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君溪祠4个部分,建筑内部的灰塑、灰雕建设艺术精湛,是中山乃至珠三角地区保存较好、建筑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群。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古建筑,去年中山市规划局已组织召开了 《南朗镇陈氏宗祠修缮工程方案》专家评审会,对陈氏宗祠做出详细规划,并且拟投入1400万元对它进行重点修缮,重修工作于2008年6月开始动工。
    据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胡颂科介绍,修缮工作最难的在于对宗祠内部分大梁的扶正工作,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物修缮的规定进行维修,因此必须将屋顶的瓦片揭开后,用大型吊车对这些大梁进行扶正。
    记者在现场看到,修缮一新的陈氏宗祠,依旧保留了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门口两边有花岗岩护栏,雕刻的花卉葫芦和八仙人物浮雕均保存完好。门楼还装饰了海浪纹的石雕;檐廊上方柚木雕刻了神话人物。步入祠堂内,大天井足有篮球场那样大,都用花岗岩铺设,两旁是连通的大厢房。楼台护栏是双龙戏珠的花岗岩石雕,悬挂在正梁中间的“星聚堂”大木匾金光熠熠,格外醒目。整座宗祠的木雕形象逼真,做工精细,全出于当时能工巧匠之手。据了解,最令人叫绝的是,陈氏宗祠堂内的招梁斗拱均以木榫嵌接,没有使用一颗钉子。
    目前,作为我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工程之一的陈氏宗祠古建筑群,修缮工作仅剩宗祠前的广场和通往村口的道路等配套工程还在继续。据悉,待这些工程完成后,陈氏宗祠古建筑群将重新对市民开放。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陈氏宗祠古建筑群是中山乃至珠三角地区保存较好、建筑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群,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中山商报 2009-02-17 记者:王忠



上一篇: 南朗欲夺八个“全国第一”:力争用10至15年将文化做成主导产业
下一篇: “国宝级”艺术大师黄苗子作品首次回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