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896年10月,孙中山先生在英国伦敦蒙难获释,曾轰动英伦。从此,孙中山的名字更为世人所知。我市的老戏剧家缪文森根据这段历史,创作了七幕(九场)话剧《孙中山伦敦蒙难》。日前,赖汉衍、黄心武、陈京松等省戏剧专家受市文联之邀,围绕该剧举行研讨会,专家们纷纷指出,该话剧要对历史进行浓缩和升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再现孙中山的伟人形象。
省戏剧专家们对该剧结构和历史细节给予肯定,表示该剧如果用心经营的话,可以成为我市文化名城建设中的精品佳作。
著名话剧家陈京松指出,该剧让我们看到的只有历史,戏味不浓。孙中山身上那种理想主义革命家的精神表现得不够突出,建议戏剧细节再丰富些,戏剧冲突再尖锐些。
戏剧评论家黄心武也指出,剧本应基于历史而不拘泥于历史,可以给孙中山设计一些荡气回肠的台词,让观众过耳不忘,从而起到教育作用。
据悉,话剧《孙中山伦敦蒙难》在进一步修改润色后,有望于今年与公众见面。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4-12 记者:禹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