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前广东文学创作状况如何,当代作家们对作协有何期待和要求,中山乃至整个广东怎样打造本土文学精品?围绕这一系列课题,昨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琦嵘、《文艺报》总编室主任徐忠志到中山开展调研,继上午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后,下午又与与中山的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代表座谈。陈琦嵘寄语中山多培养本土知名作家,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学精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山市作协主席吴从垠介绍说,目前,中山作协共有140 多个会员,其中中国作协会员3名、省作协会员43名。近年来,中山的文学创作蓬勃开展,尤其是在丘树宏的引领下,中山诗坛涌现了一大批诗人、诗作。相对来说,长篇小说较为薄弱,希望得到中国作协的扶持和指导。
陈琦嵘发言说,中山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比如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历史文化,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都是香山人,这些就是很好的创作素材。另外,中山的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比如古镇灯饰、大涌红木家具等,都可以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创作题材。陈琦嵘希望中山文联、中山作协继续挖掘有潜力的作家,多挖掘、打造本土名家、名作,尤其是注意挖掘作协体制外的作家、网络作家、打工作家等方面的人才。
身为中国作协会员的丘树宏表示,目前我市已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文艺创作,比如今年推出的“十百千文艺人才工程”,就是要重点培养中山社科、文艺方面的本土名家。另外我市还设立了孙中山文化艺术奖,并创建“中山杯”世界华侨文学奖,重奖文艺人才。此外,还酝酿通过聘请专业作家挂职中山、设立创作基地、举办作家交流等方式,打造本土文学精品,逐步形成中山的“文学品牌”。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6-13 记者:禹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