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历史文化街区宜注重“活保”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评说:历史文化街区宜注重“活保”

    据报载,我市近日首次划定了 4 处历史文化街区及 30处优秀历史建筑,孙文西历史街区、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沙涌村历史文化街区名列其中。名单出炉后,随之而来的一个课题也纳入了人们的思考范畴:结合中山的情况,应如何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同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经行政部门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或片区,它是由一片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构成。历史文化街区内就其单个建筑而言并不构成重要历史价值,但其整体肌理、空间形态、组织结构却很有特点,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特色,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保护名城整体风貌的基础工作。
    同时,作为社会生活的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目前仍然在使用着,承载着现代街区的所有社会功能,因此它拥有不同于文保单位的特点,既要保护又要使其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它的保护要求远比文保单位复杂,其范围包括保护老民居、原住民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不仅仅保护单个的文物建筑。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首先需要提高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义的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应该让广大民众参与,维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只有当地民众倾心投入,文化遗产才会得到最好的保护。
    其次,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应注重保护和利用并重,化“死保”为“活保”。即在对历史街区利用的态度上,不是将街区简单地关起来、藏起来,而是积极去开发利用。以孙文西历史街区为例,作为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孙文西路独特的骑楼建筑洋溢着南洋风情,具有传统商业中心性质,所处区位条件优越,有相当的知名度,可作为旅游资源,借助旅游开发带动保护与更新,从而形成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发展。
    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的初衷,在于以保护为契机,寻求与保护相协调的商业服务、旅游休闲、文化民俗等产业的发展优势,把该街区建设成为具有经济繁荣、区位优良、内涵丰富、民俗独特的历史文化展示区。孙文西路已成为我市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未尝不是文化与商业兼得的一个良好示范。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6-24 作者:时雨



上一篇: “寻访历史文化街区”系列之:隋唐月照今时街中洋风起孙文西
下一篇: “寻访历史文化街区”系列之:六棉古道入西山来青亭前闻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