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史纪事:中山历史上曾建飞机场?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传媒史纪事:中山历史上曾建飞机场?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山是没有飞机场的,市民若要坐飞机,必须乘车去到广州、深圳乃至珠海等地。然而,中山过去有没有飞机场呢?或者说,有没有兴建飞机场的计划呢?目前看来,大概是有的。日前,记者随《中山百年传媒史》工作组在查阅中山民国时期的旧报刊时,便从《建中半月刊》中找到了相关记载。

省府下令各县兴建小型机场

    创刊于 1948 年7 月1日的《建中半月刊》,是一份主要面向海外华侨的刊物。在其创刊号中,刊有题为“县奉令建小型飞机场”的一则小消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消息报道了当时的广东省当局以 “利便军政首长驰赴各县视察公务或指挥清剿军事时,得以迅捷起见”为由,通令各县修建小型飞机场一座,便于停放视察所用小型飞机之用。而中山县在接到命令后,“即饬建设科负责办理,于上月(1948年6月)22日上午10时,派员携测量仪器前往本市大较场,测勘建筑地点,不日动员兴工建筑,当可依限完成。”

建筑地点从大较场改为张溪口

    自创刊号刊登兴建小型机场的消息后,此后出版的数期《建中半月刊》又连续报道了该项工程的情况。在第二期中,该刊报道了“小型机场改在张溪口建设”的消息,报道称县当局认为大较场“似有不适合之处”,“故再派员在县属港口张溪炮台前再度勘测,认为适合建设地点。”县当局并令工程由县劳动服务团主理,并拟由莲峰、长州等七乡的劳动服务大队负责修筑事宜。
    此后,该刊还报道了建机场所需费用的消息,称“经由精密统计,全部工程需人力一万七千余工,”此外,购置和租赁器材等工程开销预计共需米八万八千余斤 (时国币飞速贬值,物价飞涨,故时人多以食米作等价物。记者注)。

机场为农忙“让路”

    尽管已选定了建筑地点,所需开销亦已由县政府安排妥当,然而飞机场却迟迟未能兴建。究其原因只有一个:缺人。因为很不巧,机场工程恰好遇上了农忙时节,只能让路。工程负责人对此也颇感无奈,称“本可即日动工,惟现值农忙时节,恐征工一行,影响农作不浅,是有待农忙季节过后,再行着手办理。”
    由于目前所能见到的《建中半月刊》只出到第六期,关于当年中山兴建小型飞机场的记载也就此截止。而记者在查阅同时期的旧报刊时,也未发现该工程的相关记载,至于后来该飞机场有没有建成?其命运又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只能有赖于新材料的发现及有识之士的指正。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7-04 记者:陈彦



上一篇: 连载: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四十)
下一篇: 长洲黄氏大宗祠昨挂上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