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是一座历史宝库,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市民少有涉足我市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资料,馆藏档案的作用因此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本月,市档案馆将符合开放条件的第二批档案合计2.6 万余件向市民开放,该馆希望加大宣传以吸引更多市民前往查阅利用,市档案馆一切服务均免费。
开放档案外国人可查询
自今年6月起,市档案馆将符合开放条件的第二批档案正式向市民开放,包括解放后中共中山县委、中山县人民政府及各部、委、办、局、临时机构和国有企事业等86个单位自1953年至1979年形成的档案,合计26109件。这些档案反映了很多单位、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
日前市档案馆已完成开放档案纸质目录的编制,并将数据逐步发布至该馆网站,市民可登录“中山档案信息网”搜索、浏览自己所需档案。据了解,我国公民和组织凭身份证或工作证、介绍信等合法证件,均可前往市档案馆查阅开放档案。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经该馆同意,可凭回乡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入馆查询;外国人或外国组织经有关主管部门介绍,并征得该馆同意,也可利用馆内开放档案。
查档案不多有历史原因
尽管我市有大量档案向市民开放,其中还包括民国时期的档案,但市民前来查阅的意识并不高。“现在来我市档案馆查阅档案的不算太多,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市档案局副局长高小兵表示,在过去档案资料主要提供给机构和组织使用,并没有开放档案一说,对普通市民来说相对神秘,这就在市民心中形成“档案跟我没有关系”的观念。到上个世纪90年代,档案部门开始转变观念。国家档案局提出了开放档案的要求,档案馆的档案不再只为上层领导和组织机构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广大普通民众服务。档案馆要注重公共性、服务性,要以人为本,将能向公众开放的档案尽量开放,使档案材料在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经济建设、社会教育、维护权益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小兵告诉记者:“档案馆一年比一年强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现在我馆致力于向外宣传,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档案馆是干嘛的、对普通民众有什么用,希望有更多人进馆查阅档案资料。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私隐的档案,我们都可以对外开放。”
馆藏档案件件都有价值
历史档案对普通市民来说到底有哪些利用价值呢?记者在档案馆亲身体验了一下。翻开一本县交通局的档案目录,从中可搜索到1975年关于张家边公社濠头单车站建单车站址的批复、动员知识青年下乡总结等有意思的档案目录。高小兵笑着说:“我馆馆藏的档案件件都有价值,就在于查阅的个人怎么看、怎么用。研究历史或者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查阅过去的档案,了解当时的工资规定、价格水平、改革开放前中山的各种经济指标等等,方方面面的都有。”
通过查阅档案,我们可以看到中山无论哪一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小兵举了个例子:一些档案材料中附有电话,而不同时期的电话号码位数是不一样的。她在民国档案中一份有关沙溪凉茶创始人之子黄国屏开设医务所电话的文件中看到,其医务所被分配的电话号码是“10”;而到了建国后的60年代,中山的电话号码也只有3位数,如1963年咀香园食品厂的文件便笺上标注的电话号码是“405”,可见当时使用电话的单位和个人还不多,而如今电话号码已升至了8位。高小兵说:“电话号码数位反映了本地区每一历史阶段经济活动的繁荣程度、人际交往的频密状态。光这么一个数字的变化,就能看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
另外,由于开放档案中涉及当时很多政策规定,也有不少材料能反映出机关干部或企业职工个人的一些工作情况,因此可以为市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个人权益提供帮助。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7-05 记者:胡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