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四十三)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连载: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四十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北京之后,同盟会总部也随之北迁,日常事务由当时在北京担任农林总长的宋教仁主持。
    宋教仁,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位独一无二的人物,努力要将中国引上宪政、法治的正常轨道,一贯坚定地主张责任内阁制。在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民主进程面临倒退的困难时期,他毅然挺身而出,敢当大任,将同盟会这个组织武装暴动的革命党,改造成了新型的、富有建设性的普通政党,准备用“政党政治”或“政党内阁”来限制袁世凯所代表的反动势力,进而实现真正的共和民主。
    1912年8月25 日下午 1时许,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促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五政党合并组成中国国民党,于北京湖广会馆隆重举行成立大会。
    袁世凯为抵制同盟会,已鼓动章太炎、张謇、汤化龙等人,将其领导的小型政党合并,联合组成了共和党。随着国民党宣告成立,两党政治俨然形成。民国初年的政坛短暂出现了宋教仁希望看到的局面,他真诚地说,政党宜两大对峙,希望本党发达,也希望反对党发达,以至旗鼓相当。
    孙中山出席国民党成立大会之后,又在北京逗留了将近一个月,期间与袁世凯会晤十三次,相谈甚欢。他甚至表示支持袁世凯当十年总统,练百万精兵。同时,他还接受了全国铁路督办一职,立志要在十年内修二十万里铁路,“使中国全境,四通八达”,成为“全球第一强国”。
    9月11日,黄兴也从上海来到北京。孙中山和黄兴在北京期间,经常有人请他们题词留作纪念。孙中山题“天下为公”,黄兴题“南北一家”,表达他们对国家前途的良好愿望。在那短暂的蜜月时光里,本来南辕北辙的两种力量,仿佛真的找到了交集点。
    1913年初,国民党在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国民党以优势多数成为执政党。全国各界一致预测,由宋教仁组织政党责任内阁几成定局。中国再次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1913年3月20日,三声枪响、三颗罪恶的子弹不仅结束了南北和谐的大好局面,也击倒了刚刚树立起来的民主旗帜。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时间、地点和中断了中国宪政民主进程的非常事件。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上海火车北站。宋教仁刚刚与前来送行的黄兴、陈其美、于右任、廖仲恺等人挥手作别,正要去北京出席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国会。就在车站的检票口,他遭歹徒袭击,连中三枪。
    当时在场的黄兴等人急忙将宋教仁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抢救,可是因为子弹就射在心脏附近,他已经生命垂危。
    22日凌晨3时,这位中国宪政民主的开拓者,这位一直努力把文明与理性引入中国政坛的光明使者,这位无私的勇士黯然离世,那时,他刚刚三十二岁。临终之际,黄兴、陈其美、于右任、居正等在场的同志无不失声痛哭。
    宋教仁遇刺殉难,举国震惊,群情激愤。远在日本考察实业的孙中山给国内发回电报:“闻钝初(宋教仁字钝初)死,极悼。望党人合力查此事原因,以谋昭雪。”
    在北京,新闻界召开哀悼大会,数千人到场致敬。政见不同者异口同声,称颂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对他遭受如此惨害表示了极大悲痛与愤慨。
    宋教仁离开人世的当天,黄兴、陈其美就以遇难者朋友的身份致函上海总巡捕房,为捉拿凶手提供赏银一万元。第二天,直接凶手应夔丞、武士英被逮捕。随后,袁世凯总统府秘书洪述祖、内阁总理赵秉钧也相继浮出水面,其幕后黑手直指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总统杀人!宋教仁案证据公布后,全国再次哗然。应夔丞、武士英、洪述祖、赵秉钧相继被灭口,袁世凯却依然野蛮无耻地做着他的大总统,而且还不合时宜地盘算着洪宪皇帝的春秋大梦。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7-07 作者:杨黎光



上一篇: 古老的歌谣唱响新时代:《咸水谣》CD 专辑完美演绎岭南新民歌
下一篇: 中山籍作家刘斯奋作品《白门柳》三部曲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