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喜爱的场所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喜爱的场所

    虽然青少年是博物馆活动的主要受众之一,但我们的博物馆却似乎总难吸引他们的眼光。为何?笔者认为,青少年学习任务重,缺少充裕的课余时间,是症结关键之所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中山市博物馆的一些实践和经验,认为解决的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让博物馆主动走进学校--馆校联姻,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另一方面,让青少年主动走进博物馆--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多举办他们喜爱的、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
    据报道,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日活动的主会场——北京市古代建筑博物馆,近70家博物馆摆成了两条长廊,但参观者以老年人居多,少见学生。六一儿童节也没有多少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那天的青少年观众也没有比平日增加。为什么我国青少年观众对博物馆表现得如此“冷淡”呢?这主要原因是我国青少年学习任务重,缺少充裕的参观博物馆的时间。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学开始,基本上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考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而拼命学习。我们青少年的时间绝大部分被学习套牢了,还能剩下多少时间来参观博物馆呢?
    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开展的“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专项调查”显示:
    1.到校时间。中学生早上的平均到校时间为6:55。
    2.课时情况。一周内,中学生平均上课55节,平均每天上课11节。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上课12节,初中生9节。
    3.放学回家后的活动。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平均用118 分钟做老师留的作业,近四分之一(24%)的中学生用3 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作业。
    4.周末学校加课。中学生周末平均用6小时14分到校上课。
    5.周末的其他学习活动。中学生周末平均用近5 小时从事其他学习活动。
    从这些数据可以知道:为什么参加5·18博物馆日活动的老年人多,青少年少。那么博物馆应该怎样努力,才能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成为青少年喜欢的文化场所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馆校联姻,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学校的教育是紧张而有序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会定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学科的专题实践等等。博物馆如果能够主动走进校园,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这对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将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推出的“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展览。奥运结束后,应学校的邀请,博物馆将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展览”送到学校的 “校园体育文化节”进行展示,还将展览中的部分内容转变为活动项目。师生不光从展览中了解古代的体育文化,还可以体验古人的体育运动。
    中山市博物馆也积极与教育部门、学校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和合作,先后与市第一中学等多所学校签订共建 “校外第二课堂”的协议。与共建学校一起举办了多场书画展览,并配合相关展览,邀请名家举行艺术欣赏、创作讲座等。

举办青少年喜爱的专题展览和活动

    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去确定办展主题,让青少年对展览充满兴趣而流连忘返,才能真正培养出青少年的博物馆情结。
    今年我省出台《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规定,广东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在寒暑假和黄金周等法定假日期间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修学旅游活动,并将修学旅游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据了解,目前中山共有中小学生30多万,全省在校学生达1600多万,到博物馆进行修学游的市场潜力巨大。博物馆要充分利用本馆的文化资源,创新教育,并从“参与、娱乐、多样化”着手,积极筹划,精心设计和组织,不断推出贴近青少年的各项专题活动和展览。如:2005年儿童节,中山市博物馆特地从“中国史努比爸爸”世界卡通手摸大师马乐山先生那里,借来了不同领域、形态各异的卡通人物手工模型等在市博物馆展出。配合这次展览,市博物馆还举行了“三宝”杯卡通人物漫画大奖赛,让广大青少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自己所喜爱的卡通公仔。这样生动有趣、充满幻想,能让青少年欣赏、体验、尝试、创作的游戏活动,受到了很多孩子的欢迎。

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活动

    博物馆可以在寒暑假,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物古迹旅游、主题讲座、专题展演、演讲朗诵赛、各类DIY 活动等。近两年暑假,中山市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好评和青少年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与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合作举办“魅力展览乐共赏”展览活动,2007年暑假展出了 《中山市中小学学生美术作品展》、《中山市少儿版画展》;2008 年暑假展出了《我心中的彩虹——中山市中小学生迎奥运美术作品邀请展》。
    2.配合俄罗斯著名艺术家达西在市博物馆分馆举办的《青铜亚洲——俄罗斯艺术家达西作品展》,进行现场写生。
    3. 举办中山博物馆群一日行,参观中山市博物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中山美术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4. 举办 “幽上一默·PK 大师——2008年中山美术馆、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创意临摹互动活动”,邀请方唐先生亲临现场与学生互动。活动结束后,所有获奖作品在中山美术馆举行了展览。
    博物馆只有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青少年的需要,才能扩大博物馆教育的覆盖面,使博物馆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博物馆人要努力为青少年营造绿色文化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服务,使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喜欢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喜爱的文化场所,素质教育的天堂。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7-20 作者:陈碧华



上一篇: 连载: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五十四)
下一篇: 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公示 中山五项目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