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城建设取“西经”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文化名城建设取“西经”

    本报讯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率领由省驻中山记者站及市属媒体负责人组成的西北文化考察团,近日远赴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取“西经”,见证了国际文化盛会,耹听了西部文化之声,亲身感受了文化创意经济带给西部地区的崭新气象,并与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就文化建设等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8月7日,在青海省举办的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盛会上,考察团成员与来自45个国家的200多位诗人一同感受到了诗歌魅力,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诗人操着不同的语言一同诉说着 “现实与物质的超越——诗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构”。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董生龙向本报记者陈述了这样的现实:这已经是第二届青海国际诗歌节,早在这之前,他们有过两届全青海省的 “青海湖之夏”的诗歌节,当然与现在国际诗歌节不能同日而语。如今,聚集在这里的是全世界的著名诗人,他为我们带来新鲜的视觉。
    在诗歌节论坛期间,中山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山的老朋友——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他对中山的文化建设充满了信心。他将青海文化建设与中山的文化名城建设进行了比较。他说,我们要肯定的是青海文化里深厚的文化底蕴,青海各民族在此和谐共处,展现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国际诗歌节通过展示和宣传,使诗歌这种形式成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可以肯定的是,它的长远意义在未来方能显现。所有的模式都不可替代,如果说,青海文化是中原文化、游牧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那么,中山就是传统与现代文明灌溉下的海洋性文化,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山有自己独特的美,如今又有一个好的文化平台,中山也可以借文化之力大有作为,只要精心策划,一定可以别开生面,开出奇异之花。
    8月10日,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向考察团介绍了近几年来青海在文化创意方面所作出的成就,并就中山市的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说,一个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自己的城市文化记忆,一定要明白哪些是城市的文化符号,为什么人们总愿意去看意大利、法国的建筑,那就是因为那些建筑拥有自己的建筑语言——它有历史文化记忆,即使面对未来时也不能趋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凝固的诗,它必须保留人类的、历史的、民族的记忆。另外,中山的文化活动最关键是要有整体策划,立足要高,视野要开阔,这样才能做出大的影响来。
    据悉,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已成为享誉全球的第六大国际诗歌节,其影响不仅仅在于文化,而是作为“大美青海”的品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著名诗人丘树宏、温远辉、黄礼孩三人作为广东诗坛代表应邀出席了诗歌节。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8-17 记者:杨彦华



上一篇: 第六届中山青年文化艺术节正式开幕
下一篇: 听出海风和咸水的“味道”——《咸水谣》欣赏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