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徽标 “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徽标设计,立意主体为繁体“华”字,运用艺术手法把字形抽象拟态,“华夏”、“华侨”、“华文”等意象娓然达至,自然融契。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洪波表示:“中山开创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华侨文学奖,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
建国后第一个华侨题材全国性文学奖,为什么由中山来承办?主要征集什么样的海外文学作品?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洪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在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这次活动还吸引了海内外各大媒体的关注,如 《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本报记者还专访了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陈崎嵘。
中山创建国后第一个华侨文学奖
“我在作协工作了30多年,在我的记忆里,还从来没有专门的华侨文学奖评选,可以说,中山开创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华侨文学奖,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洪波说。
什么是华侨文学?面对记者的提问,高洪波回答,华侨文学应该是写华侨和华侨写的文学作品,关注海外华人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艰苦奋斗史,比如上个世纪末红遍全国的《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就是华侨文学中的杰出代表。
高洪波认为,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有80多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举办这次活动具有独特的优势。
对于大家都关注的奖金问题,丘树宏介绍,为了举办这次全国性的文学评奖,中山市委市政府特意拨出了200万元,大奖将评出五个门类的最佳作品奖各一名,最高奖金5万元。
李海鹰为华侨文学奖主题歌谱曲
“拉起高高的桅杆就站起了坚强的身躯,苍茫的大海上迈开勤奋坚毅的双脚;一个个南洋客讲述着背井离乡的辛酸故事,一群群金山伯叙说着腥风血雨的苦难煎熬。华侨啊华侨,古老的中国桥,希望的生命桥。
舞起威武的龙狮就舞起了五千年文明,神奇的方块字传扬着泱泱华夏的风骚;质朴的黄皮肤延伸着无边无际的长城黄山,晶亮的黑眼睛闪烁着长江珠江的源源波涛。华侨啊华侨,美丽的中国桥,友谊的文化桥。
升起皎洁的月亮就想起了遥远的故乡,澎湃的血脉里铭记祖祖辈辈的回报;辽阔的黄土地满载了海外儿女的不朽功勋,光荣的共和国荡漾着热血赤子深情的心跳。华侨啊华侨,伟大的中国桥,永远的爱国桥。”
当看到丘树宏亲自做的这首名为《华侨,中国桥》的歌词时,中山籍的著名作曲家李海鹰欣然答应为之谱曲,且不收任何费用。“我是中山人,很乐意为家乡做点事。”李海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父亲就是在香港出世的,中山人的脚步走遍了全世界,积极融入到世界各个地区中去,形成了以开放为特征的海洋文化,这种现象在全国都很突出。华侨文学奖征集的作品如果能反映华侨开放进取的一面,将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想谱一首让华侨们听起来很亲切的曲子。”李海鹰表示,他希望《华侨,中国桥》能够展现华侨融入世界的开放精神。曲风如何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让华侨们 “有一种亲切感”。他告诉记者:“我谱曲主要靠灵感,《弯弯的月亮》和《七子之歌》都是灵感来了一气呵成创作的,这支曲子肯定会在11月份前谱好。”
记者对话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陈崎嵘:“华侨文学奖弥补国内文学奖空白”
记者:您认为华侨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陈崎嵘:中国作协一直在关注华侨文学的创作,并且有专门的机构去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学创作情况。我认为,华侨文学现状很活跃,势头很好,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如聂华苓、严歌苓,以及最近颇受关注的张翎的小说《金山》,小说以广东开平一个方姓家族的兴衰为基线,在华人文学界引起了轰动。
记者:您觉得华侨文学具有怎样的特点?
陈崎嵘:与国内大陆文学相比,华侨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他们站在海外,与国内作者的思想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这些作者及其作品的视野更宏阔,题材人物更丰富,历史纵深感更强,表达更新颖。近些年海外华人文学颇受关注,但我认为华侨文学的范畴更广,它不仅包括在海外华人所写的文学作品,还包括国内作家写的有关于海外华侨生活的作品。
记者:中山首次举办华侨文学奖的评选,意义何在?
陈崎嵘:第一,从文学角度来讲,它弥补了国内文学奖的空白,具有开创性,在中国也是第一次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学创作;第二,用文学大赛的形式吸引海内外华人关注文学的发展,寻找到一种文化血缘上的联系;第三,共同用文学的样式关注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生存及思想,促进文化上的认同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文学评奖也是思想和感情的联络。
相关链接:“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征文要求
一、评奖对象
1、小说奖(含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2、诗歌奖(新诗集);
3、散文奖(散文集);
4、纪实文学奖(含长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
5、剧本奖(含电影、电视剧、电视专题片剧本)。
二、参评条件
1、出版时限为自1949年10月 1 日新中国成立开始至征集截止日期止;
2、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和剧本类单篇作品必须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
3、中短篇小说集、新诗集、散文集和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剧本类作品的单行本必须在国内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题材与作者
1、作者为海外华侨 (华人),题材不限;
2、作者为大陆及港澳台华人,题材限于反映海外华人华侨生活;
3、对反映华侨在改革开放后的新生活、新变化以及有关孙中山题材的文学作品将给予重点关注。
四、投稿截止日期:2009年9月30日(以收到为准)。
五、参评要求
1、可由出版社或报刊推荐,也可以自荐;
2、推荐及参评作者需按要求填写《“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参评作品申报表》,每部参评作品提交3~5册样书或样稿;
3、作者系华侨请提供相应的身份证明 (如护照复印件等);
4、参评材料及样书请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67号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8-19 记者:禹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