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第三极放声歌唱。
在美丽的青海湖畔,用诗歌发出人类和谐共处的宣言。
在三江源头,与来自世界七大河流的歌唱家来一次“水与生命”的音乐之旅。
……
这些创意与一个叫吉狄马加的诗人有关,他是青海省副省长,近几年来,他致力于青海的文化事业,以一个诗人的眼界,一个政治家的高度,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热情用诗意的想象打造创意经济,并由此催生了相关创意产业。
8月10日,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与我市“青海宁夏文化行”采访团进行了座谈,他介绍了青海为什么要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并为中山的文化名城建设提出了建议。
青海创意文化的历史选择
记者:青海的魅力在哪里?
吉狄马加: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二是丰富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孕育多种文化——青海湖文化、昆仑文化、江河源文化、热贡文化和格萨尔文化,也是伊斯兰、佛教、道教、印度等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文明都可以在这里寻根。
记者: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文化产业呢?
吉狄马加:这还得从青海的重要生态环境说起。
青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三江源,即: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
一方面,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尤其重要;另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往往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较之其他产业,文化旅游发展具有更大空间。因此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文化产业。
记者:如何才能将历史、人文、生态有机联为一体,成就文化产业?
吉狄马加:显然,这就得靠创意。
我们用一种大视野来理解青海的创意,首先,青海是世界第三极,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打出去的理念是——它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它是一个诗意的王国。我们就是用大视野将历史、人文、生态有机联为一体,用创意呼唤良知、环境、生态保护,将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文化,比如诗歌、音乐、摄影等形式聚集起来,然后逐步形成创意产业。
创意文化让大美青海走向世界
记者:如何让青海走向世界?具体怎么去操作呢?
吉狄马加:比如举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邀请世界各国的著名诗人在青海湖边发表《青海湖诗歌宣言》,并由此催生围绕青海湖进行的文化、旅游策划的创意产业。
为了让青海走向世界,如今我们已经做了五大文化品牌: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每隔两年的8月7日至10日举办。现在青海湖诗歌节成为第七大国际诗歌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世界山地纪录片节,青海国际音乐节,青海唐卡艺术节。
记者:创意产业也需要可持续发展,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吉狄马加:创意产品能够长久下去,一是要有文化境界,二是必须与国际接触,形成自己的品牌。
借鉴意义:为城市留住记忆
记者:由于金融危机,中山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受到很大影响,经济之危就是文化之机吗?
吉狄马加:这个判断有道理。从历史上看,几次大的经济危机,比如东南亚经济危机,日本、韩国的经济遭到了重创,但他们的第三产业、文化产业却苏醒了过来。现在,人们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于旅游和文化产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发展创意产业也是历史的最好机遇,重点就是要与市场对接,这有一个培育过程。
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时,政府的工作就是要引导,为投资者营造环境。拿青海来说,我们的重要旅游点就是搞好招商,稳定局面。但我们有一个严格的规定,不是高品位的项目决不放行,环保、生态是第一的。
记者:你对中山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建设有什么建议?
吉狄马加:就像我们的青海湖开发一样,我们要将它打造成世界自然遗产型的高原旅游胜地,但我们决不在那里做永久性的建筑,因为我们要留给青海湖一个历史的记忆,只有那样的青海湖才是人们理想的净土。
中山的城市建设也一样,一个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自己的城市文化记忆,一定要明白哪些是城市的文化符号。为什么人们总愿意去看意大利、法国的建筑,那就是因为那些建筑拥有自己的建筑语言——它有历史文化记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凝固的诗,它必须保留人类的、历史的、民族的记忆。另外,中山的文化活动最关键是要有整体策划,立足要高,视野要开阔,这样才能做出大的影响来。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8-20 记者:杨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