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是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的第三天,记者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发现,现场不乏中山元素的书籍。展区中以海报来大力推介《中山路》,曾于中山展出的连环画专柜也在书展中特辟专区亮相,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昨日,羊城高温,但热不过南国书香节成千上万的“书虫”对书的热爱。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超过16万种的图书分门别类摆放在一起,读者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
一楼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展区,记者赫然发现,由中山市委宣传部策划、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组织,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杨黎光创作的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 《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摆放在入口处较显眼的位置。书摊上,还特别张贴出了该书的大幅海报。现场看到,能获得张贴书籍海报的书籍不多,《中山路》是其中的一本,可看出展方对该书的重视。据负责该区的导购员介绍,《中山路》刚刚摆出来有高高的一撂,现在那座“小山”已“低”了不少,但具体的销售数字尚未统计。
在现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伯走到书架前,饶有兴致地翻看起《中山路》来。他告诉记者:“广州也有条中山路,我想了解一下,全国各地到底有多少条中山路,最古老的是哪一条,最有意义的又是哪一条。”还有一位读者说,只知道很多地方有中山路,但中山路背后隐藏着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却没有深究过。
与摆有《中山路》的书档相邻的,是一个主题为“收藏记忆”的连环画专区,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很多曾在首届中山书展展出的连环画,档主李翔告诉记者,原来这个专区就是从中山书展移师南国书香节的。“当时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在参观中山书展时,对连环画专区十分青睐,特意邀请我们到南国书香节来参展。”李翔介绍说,他们这次特辟了两个专区,连环画的品种也从中山书展的300多种增加到了400多种,销量大致与中山持平,平均每天能卖个百十来套。
另据悉,《羊城晚报》22日刊发文章,对《中山路》思想内涵进行了介绍,高度评价《中山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梳理和探索。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8-23 记者:禹媚、陈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