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一个带轮子的“省力”资料袋,在美国和香港获得了专利,却迟迟找不到生产厂家。幸好,在中山市外事侨务局的牵线下,产品终于出炉。这项专利的拥有者正是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市海外交流协会理事孙必胜的儿子孙伟伦。
给展会资料袋添上四只“脚”
旅美乡亲孙必胜是孙中山的曾侄孙,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中山。去年春节前,市侨务部门前去慰问孙必胜。这时,他道出一个请求:儿子孙伟伦设计的一项产品在美国和香港获得专利,想找内地生产厂家做成样品,以开拓市场。
据悉,孙伟伦的这项产品瞄准了大大小小的展会 “需求”。展会上,很多柜台都会提供宣传册等资料,参观客商很快就会装满一大袋,提在手上不但重,而且不方便。
于是,孙伟伦尝试给袋子加上4只 “脚”——两个是固定的平衡支撑点,两个是活动的轮子。这样,斜着拉袋子的时候,轮子会跟着走;停下来的时候,四个点又会稳稳地支撑着袋子。可这个创意却迟迟未能找到厂家生产。
专利产品找到中山厂家生产
外事侨务部门闻讯后,立即安排原经济科负责承办,科长甘焕章欣然受命。“一开始在城区周边找了一些厂家,有的表示技术不够,有的怕麻烦婉拒了。”甘焕章回忆道。
万分焦灼之时,甘焕章想到了东凤镇一家港资企业美新五金电器制品厂。于是,甘焕章马上拨通翁先生的电话,正在香港的翁先生答应了请求。
很快,孙伟伦和翁先生在中山会面,翁先生还就改善产品提出了很多专业意见,如轮子如何定位等。经过反复商讨和改良,一个个样品出炉了,也送到了美国客商手中。目前,这项专利产品正在不断完善中。
创新服务为侨胞排忧解难
对于这件 “牵线搭桥”的好事,外事侨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平常,侨胞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一直是他们关心的,近年,他们正是通过不断的创新服务,为侨胞和华裔新生代提供切实的帮助。
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侨商在生产和经营上出现问题,外事侨务部门深入企业调研,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比如,协调侨资企业金山内衣制造有限公司解决了员工医疗费报销问题,为侨商龙雪芳解决了公司劳资纠纷问题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我们增强了在中山投资发展的信心。”昨日,记者偶遇上门求助的港商杨冠华,他说,在中山十多年了,每次一碰到困难,首先就会想到侨务部门。
来源:中山商报 2009-09-18 记者:黄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