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的评选对于华侨文学的发展毋庸置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华侨异国经历的统计以及对海外视角看中国的关注,都将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 --崔卓力(中国华侨出版社世界华文文学出版中心主任)
商报讯 “华侨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们所展现出的乡愁、华侨异国经历及东西文化的交融,还体现在他们跳出‘三界之外’看中国的独特视角 。”日前,中国华侨出版社世界华文文学出版中心主任崔卓力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华侨文学。
老一辈作家:用经历书写乡愁凄凉
崔卓力与华侨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打了多年交道,很多华侨作家如今成为她无所不谈的朋友。10月20日,记者电话采访她时,谈到华文文学创作和华侨文学,她告诉记者,如今的华侨作家与第一代华侨作家的作品所承载的历史背景、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两代人的作品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差别。
老一辈的华侨作家,他们那个年代,大部分人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才到国外生活,有一部分是被动出国的。他们的作品大多体现出异国生活的乡愁和失落,有因文化落差造成的心理冲突,逃亡和回归的冲突以及经历的挣扎。字里行间难免体现出绝望、不满、迷茫以及在国外生活后新的迷茫,这些都是内心世界的、生活的复杂的状态。
新兴作家:跳出“三界”看中国
“新兴的华文作家、华侨作家,出现了两个分化。”崔卓力说,一种是以严歌苓为代表的,严歌苓现在的创作走向很高的高度,她写的东西非常有生命力,富有生命的质感。严歌苓写得最好的东西并不是在国外写的原生态,写在国外的生活,相反她用英文写的国外的东西远远没有她写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更有深刻度,更富有文学魅力。像严歌苓这样的作家,她写的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都不是她自己生活的年代,但是她都能写得活灵活现,像跟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在一个时代一样。所以说,这批作家现在的创作是他们血液里流淌着的中华民族的东西,像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九个寡妇》等作品。另外,查建英近几年的创作也在关注中国的时政和社会问题。
一般来说,出国的人回过头来看中国问题,看中国社会、中国政治(前提是要有中国根),会更加清晰,所以在表述的时候,可能会更准确一点,实际上这是一种跳出了 “三界之外”的状态。
还有一类新兴作家是真正把自己融入了异国的文化状态当中,他们写当地的生活、故事,文化状况。但是往往这种作品表现的是非常肤浅的状况,他们既进入不了国外主流作家的行列,也无法深刻地揭示本国深层次的问题。
发展建议:发展考虑市场评比扩大范围
崔卓力告诉记者,“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的评选,对于华侨文学的发展毋庸置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华侨异国经历的统计以及对海外视角看中国的关注,都将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
“其实在评比前期选择文学作品的广度上,还可以更加广一些。”崔卓力说,她身边有很多华人作家也有非常不错的作品,同时她还推荐了《凄清纳兰》等几本作品想要参加“中山杯”的评选。记者随后联系了主办方,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关系,已经错过了最后的作品参评截稿时间。
来源:中山商报 2009-10-22 记者:隋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