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洛夫的《雨不想说》、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张翎的《金山》……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与中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 “中山杯”华侨文学奖评审工作正在如火似荼地进行着,近百部颇具分量的作品进入了复评阶段,预计将于10月底决出终审结果。这是记者昨日在北京采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陈崎嵘获悉的。
中山市委、市政府对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昨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专程赴京,向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协等有关方面的领导汇报该奖项的筹备工作。中宣部副巡视员梁红鹰,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陈崎嵘等听取了情况介绍,并纷纷对首届华侨文学奖能落户中山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该奖项能成为一个常设的文学大奖。
此次华侨文学奖评选从中宣部、中国作协聘请了17位优秀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现在所有提选作品已按小说、散文、纪实文学、剧本、诗歌5个门类进行复评,记者昨日于北京采访了三位评委,他们介绍说,浓郁的异域色彩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参赛作品最鲜明的整体特征,体现了华侨文学奖的首创性和代表性。复评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估计将于10月27日、28日决出最后的结果。小说组的竞争最为激烈,据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的评委崔道怡介绍说,目前有将近20部小说参与复评,其中不乏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并重的佳作,如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和张翎的《金山》,一部以人性刻划取胜,一部以厚重的历史内涵为优,很难判断出孰优孰劣。《十月》副主编、散文组的评委张守仁称,从进入复评的11部散文集来看,保持了相当高的整体质量,汇聚了一批华侨散文的名家精品。对首届华侨文学奖的举行,专家评委们不约而同地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崔道怡评价说:“这为展示数十年来华侨文学的成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是建国以来华侨文学成就的大检阅和大巡礼。”《当代》杂志编辑、诗歌组评委杨匡满则希望:“头一次举办难免有遗珠之憾,期待这能成为一个常态性的大奖,成为国内文学大奖的有力补充。”据了解,华侨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也在筹备当中,著名中山籍音乐人李海鹰已为主题歌《华侨,中国桥》义务谱好曲,由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王庆爽来演绎,李海鹰表示:“希望这首歌能唱出华侨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心系祖国的赤子情怀。”
来源:中山日报 2009-10-24 记者:禹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