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昨晚,沙溪镇龙瑞村,锣鼓铿锵鞭炮鸣响,5000多村民和海内外乡亲聚首大摆宴席——这是该村刘氏族人,在庆祝斥资930多万元的刘氏宗祠重修竣工,重修的宗祠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村委会表示,让村民守望相助,维系海外乡情是巨资修宗祠的出发点。
昨日傍晚,龙瑞新近竣工的刘氏宗祠里,人如潮水般涌来,扶老携幼的人群一脸喜庆。祠堂大门外,支起了大锅大灶,厨师们在露天准备着晚宴;祠堂内,红毯铺地,灯火通明,一围围饭桌井然有序地排列在空地上,坐着的人们欢笑声、招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趁着未上菜的空隙,记者参观了一下宗祠,整个宗祠,主要分三间,采用了岭南传统的建筑风格,青砖黑瓦雕梁画栋,漆黑的圆柱厚厚的门板。祠堂内,用石碑刻着刘氏家谱,告诉人们刘氏族人代代相传的脉络。祠堂墙上还有一醒目的玻璃罩,玻璃罩里是刘氏先祖登科及第、封官进爵的牌匾。而在牌匾的对面,则是四个大字“守望相助”。
据了解,整个宗祠重修共花费930多万元,资金来源于海内外乡亲捐献和村委会出资。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一大笔钱去修复宗祠呢?龙瑞村党支部书记刘燕光回答说,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这次修复宗祠,进一步完善了其文物价值,弘扬了宗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对于村民来说,这是增强凝聚力、促进村居和谐的力量,让村民们懂得守望相助。沙溪镇副镇长刘北治则补充说,对于海外乡亲,祠堂就是根的纽带,是维系海内外血脉亲情、加强海外乡亲同故土连系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沙溪的发展,离不开侨胞们的支持。来自美国三藩市的龙瑞乡亲刘志光先生说,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这次从美国回来,从祠堂看到谱序流传,能想象到祖先的生存不容易,创业之艰辛,在祠堂历史的感召下,秉承祖先传统、服务人群的决心便油然而生。
当晚,既是宗祠落成典礼,也是庆祝老人节,村里为几位8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颁发长寿奖牌。据工作人员介绍,晚宴一共摆下580围,5000多人参加聚餐,整个晚宴的饭菜,由5家酒楼承包准备。
来源:中山商报 2009-10-26 记者:魏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