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江公园屡获大奖的启示: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魅力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岐江公园屡获大奖的启示: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魅力

    近日,喜讯从大洋彼岸传来,美国城市土地协会把全球卓越奖颁给了岐江公园,岐江公园优异的成绩表上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悉,公园规划设计之初曾遭遇不少反对的声音,最终在政府、民众的支持下顺利落成,设计成果誉满全球。参照岐江公园成功的案例,可以为我们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什么新的启示呢?

调查:一座城市的记忆价值20多亿元

    在采访过程了解到,记者从岐江公园主创人员、我市规划设计专家等口中重温了岐江公园规划建设历史。据了解,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曾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上世纪90年代,粤中造船厂已不能适应现代造船业的潮流,濒临停产。由于该厂地处城区商业繁华中心,破旧的厂房机器与岐江河沿岸的景观极不相称,政府有意将其拆除搬迁,改建成热闹的商业街区或其他商业项目,吸引外商进行投资。
    然而,当时政府管理层中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思路:将旧船厂改造成一个公园,增加城区的绿地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场所。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充分的民意收集,第二种思路占据了上风。1999年,市规划局委托北京大学景观规划中心主任暨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俞孔坚教授组成主创团队,参与岐江公园项目的设计建造。
    回顾岐江公园项目的筹备、设计、建设的过程,粤中造船厂旧址没有推倒重来,成为寸土寸金商业旺地,而是建成了一座凝聚城市文化、沉淀城市记忆的公园。由此可见,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对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尊重。
    记者查阅市国土资源局公布的2008年最新基准地价表,了解到岐江公园附近地段的基准地价为1950元/平方米。按此标准计算,岐江公园的总面积为11公顷,如今该区域的地段价值已经高达20多亿元。保存一座城市的记忆所付出的代价,有20多亿元之巨。

观点


    岐江公园,为什么会屡获大奖?而它对于城市未来的规划有什么启发?中山的地域内,还有哪些地方,可借鉴岐江公园的成功因素,进行保护和开发?有3位本地城建、文化的观察者,给出了他们的观点。

关注点一: 岐江公园为何屡屡获奖?

条件独特难以复制

    元禹(身兼律师、地产评论员、客座教授等多重身份的中山本地人):
    在我看来,岐江公园能屡获大奖,在于它的难以复制性。首先,它有历史味道,这个旧船厂见证了中山的工业化进程;第二,它有很好的区位地理优势,处于城区中心;第三,它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傍在城市母亲河边;第四,它有好的工业题材等,别的地方难以有它这样把各种因素集合的公园,所以我给它一个“独特奖”

比博物馆更能记住城市历史

    于芝春(知性女诗人,谙熟中山民俗、民生、民事):
    我觉得岐江公园成功的地方,是在产业的转型中,变废为宝,留住了一段工业历史,留住了老中山人的情感天地,也就留住了城市文化和记忆,成为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让本地人找到休憩、情感的归属,外地人直观地认识了中山,比在博物馆里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山。
    推平一块地,建设一个公园很容易,但建设一个有人文精神的、又和市民贴近的公园就不容易了,而岐江公园做到了,这是它得奖理由。

最特殊的地方是公益性

    冯东航(本土的读书人、藏书达人):
    公园里剩下的机器和岐江水系,浑然天成,这是设计者的匠心所在。走过很多地方,北京“798艺术区”是比较深刻的,它的所在地,和岐江公园相似,也是一片旧厂房,面积也更大些。但是,这个地方是商业性的,而岐江公园是公益性的,是普通市民可以享有的。这是它可获奖的理由。

关注点二:岐江公园建造对城建有何启发?
   

一味求高楼会破坏宜居性

    元禹:这种成功,再次证明城市是需要经营的,需要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统一,比如名树园,就有不少的市民到那里作为婚纱取景地,不少人带外地的朋友来参观,虽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其实它拉升的城市品位,也间接地带动了旅游、娱乐和房地产价值的提高。

留住历史就留住城市的根

    于芝春:岐江公园的最大启发,是把城市的历史保留下来,和步行街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这种保护,不一定需要浩大的工程,只要发现一样保护一样,修复一样,等到资源足够时,再来开发利用也不迟,甚至不开发也可以,保持着它们的原生态,对于后人或者华侨来说,旧居、旧商店、旧书店,这些就是文化,就是根。


启示:因地制宜才不会水土不服

    “城市建设规划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参照岐江公园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等发展设计思路。”市规划设计院规划编制研究所所长韩延星认为,好的城建规划设计方案一定要在原有历史沉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
    韩延星告诉记者,以岐江公园为例,当时这些非文物古迹的工业化遗迹大部分已严重锈蚀,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还占据不少空间。大部分专家认为不应该保留,宁愿作为废铁卖掉。
    而以俞孔坚教授为首的设计团队思路为:工业遗迹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有其保留的价值。设计方案的关键是着重对生硬、残缺的工业遗迹进行整理、提炼、包装,赋予其新的功能,使之成为具有休闲性和观赏性的绿化公园。
    “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不能完全依靠推土机或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韩延星表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针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并不能停留于保护外在的“一张皮”,更要重视历史肌理的保护。
    对于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思路,韩延星认为,在符合市委、市政府政策方针、满足市民广泛需要的前提下,还得考虑其它的因素。例如:成本的核算,运用有限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旧建筑的取舍,合理区分哪些遗迹值得保留,哪些旧貌需要摒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等等。岐江公园的经验可以广泛应用于旧河涌整治、旧历史街区、古老村落等领域的改造建设。

来源:中山商报 2009-11-10 记者:何淼、魏静文



上一篇: “司徒眉生以平民之身创造历史”——访《司徒眉生传奇》作者袁厚春
下一篇: 岐江公园成 “2009 年度ULI全球卓越奖”中唯一中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