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第一次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两个世博会的中国 “第一人”,竟然都是“香山”人,也就是今天的广东中山人!
这确实太让人不可思议了,按照时髦的说法是,太“雷人”了!
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奥妙?
由中国第一次主办的第 41届世博会将于2010年5 月1日在上海举行,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重大事件。
但是,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早在120多年前,其实就有人预言了这个事情了。中国有一个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叫郑观应,他在他那部公元1893年写成的《盛世危言》中,曾明确提出在中国的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
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的茅台酒与世博会的著名故事。那是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世博会上,眼看着酒类的评比就要结束了,代表中国参展的茅台酒却无任何人问津,中国的代表急得在现场大力摔破了一瓶茅台酒。没想到奇迹发生了,那馥郁的芳香,一下子熏醉了所有的评委,大家一致给茅台酒投票评了金奖,茅台酒由此名扬天下。于是,也就有许多中国人知道了世博会,如今的许多人更由此以为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然而历史的事实却是,早在近 160 年前的第一次世博会,也就是伦敦万国世博会,就已经有了中国人参加。这个人叫徐荣村,他带去了浙江湖州的"湖丝"参加展览,还一举获得了金奖、银奖。
香山确实是一方非同一般的水土
香山,习惯上都认为是现在的中山市。而历史上的香山县,始建于1152年,其范围包括现在的中山、珠海和澳门;1925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
香山确实是一方非同一般的水土,源远流长的珠江和广淼浩荡的南海在这里汇集交接,大陆文化和蓝色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养育出了一种特殊的人文--咸淡水文化,一种兼具收敛和开放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在300年前左右,这里走出了两支人马,一支溯珠江而上,到了上海、天津等地,参与当地的开埠发展:另一支则顺南海远渡重洋,到欧美西方游埠求学,或迁移南洋投资创业。中国第一个留学欧洲的学生,就是香山县公元1645年去英国的郑玛诺;第一个留美的学生,是公元1847年进入耶鲁大学的容闳,他后来促成了清朝政府的大批公派留学生,而这些留学生后来多数成为了推动近现代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上海、天津等地的香山人,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出了大批杰出人士,尤在经济方面表现突出,出现了以唐廷枢等为首的中国第一批洋买办,而以"四大百货"为代表的"香山商帮"则开创了中国的百货业。当然,人们一定不会忘记,在星罗棋布的香山名人中,更有一代伟人孙中山、维新派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等。
香山人徐荣村与第一届世博会
当时曾经有一个叫徐荣村的香山人,他早在道光年中期就来到了上海闯荡并发了迹。但他的出名,却是由于他做了一件当时无关痛痒而今天看来可以说是影响深远的事情。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万国博览会要在英国伦敦举行。这个消息传到中国,正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清朝政府根本无暇顾及什么博览会,而大多数国人甚至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或对外界一无所知,或一屑不顾,但徐荣村却以他如炬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他迅速精选了12包“荣记湖丝”从上海紧急运往伦敦参加博览会。与茅台酒的遭遇相似,开始的时候也由于样品包装粗糙而广受冷遇,但最终人们却发现了来自原产地“荣记湖丝”的非同小可,所有评委一致“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无异词”,认为“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国的优秀品质”,于是,“荣记湖丝”一举获得金奖、银奖,受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颁奖并许诺"湖丝"可以进入英国市场。就这样,徐荣村以他个人的名义、民间的名义参加第一届世博会,创造了他个人的世博史,也创造了中国的世博史,为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自己也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买办、清廷洋务运动和著名实业家而载入史册。他当然不会预计到,当他的祖国、他参加伦敦世博会的出发地上海第一次申办世博会时,他150多年前这一行动,竟然起了十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与以往任何一届世博会一样,中国上海参加的第41届世博会主办权的竞争也空前激烈,当2002年底投票前的冲刺关头,徐荣村的后人徐希曾提供了徐荣村参展伦敦世博会获奖的证据,经过上海市图书馆学者查找资料并经巴黎世博局考证,得出了以上的惊天结论。这个结论,既让中国人、上海人欢呼雀跃,也让世博局的官员震惊不已,最终心悦诚服地将主办权的票投给了上海。
香山人郑观应117年前的预言成现实
2010年 5 月 1日,第41届世博会终于要在中国的上海举行了,这离1851年已经整整过去了159年,离郑观应的预言也已经过去了117年!郑观应是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兼实业家,早年创办太古轮船公司,受李鸿章委任,他先后担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总办、开滦煤矿粤局总办等职。1893年,他历经十年写成了以著名的"商战"思想为核心的《盛世危言》,书中“赛会”一章,郑观应具体叙述了从英国伦敦开始的万国世博会,到后来的巴黎、维也纳、费城、东京世博会的情况,特别介绍了当年(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博会,包括对世博会举办的内容、组织、占地、筹备、资金等进行了具体解说,并阐述了举办世博会的重要性,指出“其振兴商务有三要焉:以赛会开其始,以公司持其继,以税则要其终”,认为世博会可以使“民之灵明日辟,工艺日精,物产日增,商务日盛”而“利国利民”。由此,郑观应明确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上海始。”因为“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还、声闻不隔。”
据考证,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主张中国而且是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实例。与奥运会一样,举办世博会是一个国家全面展示自己昌盛国力的骄傲行动,各国均十分看重而举全国之力竞争,但在那时的中国,这种行动只能是包括郑观应这些仁人志士一个飘渺的梦想而已。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后,正在强盛起来的中国,才真正圆了中国人这个做了一百多年的美丽梦想。
今天,中山(香山)人与世博会的情缘因2010年上海世博会而将继续着美妙的故事。在全球地区和城市注目参与的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中山市秉承先贤的精神,积极争取到了1500 多平方米的展区,并将以 “慈善·博爱--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动态和静态结合现代手段,充分展示中山市一个亮丽的文化名片、一项坚持了20 多年的全民慈善行动--“慈善万人行”,还将展示中山独特的民俗和人文,展示中山(香山)与上海、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与此相呼应,中山市目前更启动了“中山人在上海”大型人文项目,与上海的有关方面合作,从新闻、文学、社科包括影视等方面,全方位追踪、探究和展示中山与上海、与世博会的纠结渊薮。相信到时候,将会有多少尘封的故事被挖掘出来,有多少惊人的美丽重见天日,有多少感人的情谊续写出奇迹和辉煌。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1-03 作者:丘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