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奇《客家意象》将上演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陈小奇《客家意象》将上演

    本报讯 继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杨丽萍《云南映象》之后,由著名音乐人陈小奇担任总制作和总导演的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将于本月15日献演市文化艺术中心。昨日记者从 “2010梅州客家文化之旅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这出讲述客家历史,演绎客家风情,传承客家精神的歌舞巨制,将力图以文化自省的高度,向中山市民全面展示以梅州为主的客家民系的文化艺术及生存状态。

这个“意象”和张艺谋的“印象”不同

    对于《客家意象》和张艺谋《印象刘三姐》、杨丽萍《云南映象》等的区别,陈小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印象是主观,映象是客观的,而意象则是主观和客观结合的东西。整部剧就是以历史的纵贯线,通过六个部分来展示客家人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他还介绍《客家意象》既不是歌剧也不是舞剧。没有具体故事也没有主角,而是通过散点透视的方式,对客家文化做一次解读和重构。
    音乐总监陈洁明则表示“意象”是中国一个传统文化概念,是意蕴与具象的结合,《印象刘三姐》由电影人张艺谋领衔打造,强调视觉冲击,以灯光舞美等搭配农民跳舞,“刘三姐”却有点不知所终;《云南映象》由舞蹈家杨丽萍领衔打造,强调原生态舞蹈和高难舞蹈技巧的结合;而《客家意象》由著名音乐人陈小奇领衔打造,客家山歌是整场演出的主线,辅以大型舞蹈及壮观、优美的灯光舞美设置,呈现出《清明上河图》式的客家风情长卷。

本土制造   听觉第一 视觉第二

    “自古山歌松口出”,说的就是梅州松口镇的民歌源流。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文化标志,陈小奇介绍说,在剧中音乐主要以原生态的山歌为主,主创人员特地从两千多首山歌中精选出了二十多首最具代表性、容易被人接受的曲子,把散板的山歌进行技术处理,将之歌谣化,从而穿起 《南迁》、《家园》、《情爱》、《祈福》、《歌会》和《天籁》六板块。
    20首客家山歌,大部分选自梅州本地流传了上千年的 “竹板歌”、“杯花舞”和“斗歌”等山歌精华,除了梅州地区客家山歌,还借用了韶关、汕尾、河源乃至台湾地区的客家山歌,对客家山歌做了一次整体形象展示。“由于客家山歌远比舞蹈发达,因此,这部作品是听觉第一、视觉第二。”陈小奇强调。
    他还介绍说《客家意象》的演员基本都是从梅州本土选拔的,有些是当地剧团借来的演员,大部分都是梅州艺校的学生,虽然硬件条件并不出色,但经过了一年的历练,成熟很快。“正是本土出生,连舞台的笑容都很原生态,劣势变成了优势”,陈小奇笑称,在全剧尾声时两位特邀山歌歌手天籁般的原生态山歌清唱将成为全剧的亮点。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省委宣传部、梅州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山市委宣传部、梅州市委宣传部承办,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客属商会等协办。该剧已先后在广州、深圳、惠州、东莞演出,作为此剧中山的引入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客家意象》不吝溢美之词,并称它将为中山文化建设增添靓丽的一笔。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4-02 记者:冷启迪



上一篇: 香山人在上海:百货业先驱马应彪与黄焕南
下一篇: 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合唱决赛将在我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