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人在上海:何挺然:开创电影放映业时代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香山人在上海:何挺然:开创电影放映业时代

    他创办了北京大戏院、南京大戏院、美琪大戏院三大戏院●他创办的联怡电影公司,旗下三家影院在上海曾雄霸一方

    何挺然,他创办的联怡电影公司,在上海十里洋场的影院中曾雄霸一方。他创办了北京大戏院、南京大戏院、美琪大戏院三大戏院。美琪大戏院是"孤岛"时期建成的最后一家影院,1941年10月15日启幕,各大报刊声称它“在远东建筑史上开一新纪元”。
    “这个人值得写一写,他是你们中山人。他开创了一个电影放映业的时代。他叫何挺然。”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宋钻友对“中山人在上海”的报道提出了建议。
    何挺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我们决定寻访那一个开创了电影放映业时代的中山人的踪迹。
    他在我们的寻访过程渐次展开——

1896年8月11日:中国电影的滥觞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首次正式公映他们制作的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电影时代的开始。
    7个半月后,即1896年8月11日,有人在上海闸北的西唐家弄 (今天潼路814弄35 支弄)的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影片内容,何人放映,现在仍无确切地查证。这是上海电影放映之始,也是中国的第一次放映活动。此后,徐园经常放映电影,影片多为法国片。
    1898年美国汤姆斯·爱迪生公司派遣一名摄影师来到上海,拍摄《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两部短纪录片,并公开发行放映。
    1899年,美国放映商雍松和西班牙商人加仑·白克、雷玛斯等先后来沪,在茶园、酒楼内租屋售票放映。

1926年8月8日:何挺然谈电影

    我们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史志里面找到了何挺然。
    1926年,上海圣约翰大学肆业生、广告师出身的何挺然创办怡怡电影公司。在北京东路贵州路口投资开设了北京大戏院,1926年11月19日正式营业。1929年,何挺然以北京大戏院红利为股份基金增资扩股,组建了南怡电影公司。
    在这期间,他接受了《申报》记者的采访,从1926年8月8日的采访中,我们可以发现早在1919年何挺然就开始投身电影,并在许多高校做电影普及工作,《申报》上称他:“刻苦研求,颇多心得,声望以硕。”
    斯睦,美国有电影院万余所、而我国仅数十家。
    何挺然的回答是:电影于中国为一种最新事业,数年前所有电影院悉操之西人,嗣称稍有华人自办者,因陋就简,无与外商电影院抗衡之可能。
    他分析了中国电影业当时的不能与之抗衡的原因:“其最大原因分之为四:甲,我国年内战争频起、烽烟遍地、既无一片清净土,而商业凋落、金融奇紧,虽欲多设戏院而不可得、惟海上较靖、故其戏院亦略多;乙,办电影院者、必具有高尚之学识、充分之经验、方克胜任舒快、我国此项人才,实不多见,其困苦艰难,可以不言而喻矣;丙,电影既为事业,资本家多处于观望地位,不能予以充分之信任而投资;丁,昔者影片俱来自西国,片中并无华文说明,匪爱有相当之西文训练者,必不能会其志趣,矧西国人情风土,与我国相背者殊多,更觉嚼蜡无味,观众既乏兴趣之可索,戏剧营业、更何有发达之足言。近来各戏院亦知其病而事改良,故于西国影片中,常附以中文说明,而国产影片。复蓬勃以兴,国人于电影之观念日近,斯今各戏院新观众之日益增多也。”
    他还对中国制片公司之将来作何谈到自己的想法:“国产影片在今日已逐步进步,其出品颇能吸引一般素不嗜影者发生好感,将来必可发达,惟在此幼稚时代,终不免遭受种种痛苦挫折,要不过予之以改革精进之机会耳。”
    对于自己经营7年的上海大戏院,他很自豪地宣称:“本院建筑装潢,莫不精益求精,而冀尽善尽美者,无非欲使本院为中国今日模范之戏院,开电影历史上之新。”

1930年3月26日:南京大戏院开业

    1929 年社会名流何挺然名下的联怡公司在八仙桥爱多亚路 (今延安东路)523号,向潮州同乡会会馆租地,投资建造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前身)。
    当时邀请了第一代留洋归来的建筑设计师范文照主持设计,范文照系广东顺德人,191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主修建筑设计,学成返国后于1923年在上海四川北路开业,上海、丽都、南京、沪光和美琪五家剧院以及上海青年会宾馆都出自于他手。1924年设计的中山陵方案曾获第二名,这是一个采用了中国传统重檐攒尖顶的复古方案。1929年,范文照37岁。
    我们到上海音乐厅的现场一观,被其设计所震撼,可以说是大气磅礴,气势雄浑。设计师采用的是文艺复兴式设计,建筑装饰华丽多变,富有层次,色调淡雅而庄重。廊柱、大旋梯、正立面、观众厅墙面、穹顶都是典型的西方古典风格。门厅挑空,中央有仿巴黎歌剧院的环跑式楼梯通向楼厅。楼厅前为走马廊,后为休息厅。休息厅、走马廊的地坪、墙面及楼梯均用大理石饰面。二层的柱子用华丽的罗马复合柱式组成列柱柱廊和列柱券廊,金色大理石混合式柱帽与白色大理石柱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廊厅平顶为双曲拱顶,饰有典雅的线条和花饰,装饰豪华。
    南京大戏院建成前后,适逢电影由无声向有声过渡。于是南京大戏院在音响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配音和配乐的声响效果,其墙壁和柱子由美国西电公司特殊设计,场内音效极佳。观众厅设有1540座,时为上海最豪华的首轮影戏院。
    1930年3月26日开业这一天放映美国歌舞片《百老汇》,成了中国第一家放映美国电影的影院。
    何挺然在1934年又接管了大上海大戏院,1935年改名为联怡电影公司。这样,公司直辖市中心地段3家大型电影院,在十里洋场的影院中雄霸一方。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是上海影院的大发展时期。特别是1928年至1932年,就开设了二十五六家影院,其中一流的影院就有光陆、大光明、南京、新光、兰心、国泰等。这些影院从1929年就安装当时价格昂贵的声片机,建材、座椅均为进口,并配有冷暖空调。据统计,1930年全国约有250家影院,而上海就有50多家,由此形成了上海影院的基本格局。

1941年10月15日:美琪大戏院开幕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新爱伦活动影戏院、上海大戏院、奥迪安大戏院、世界影戏院、闸北影戏院、中兴大戏院、宝兴影戏院等在战火中被毁。
    1937年11月底,上海“租界”区域形成“孤岛”。奇特的政治环境和短暂的经济畸形繁荣,客观上也给电影院畸形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电影以长驱直入的姿态进入了中国电影业。“据《大陆报》说:上海的大小影戏院有四十五家,观客每日平均约有三万五千人,上中下三等人物的平均座价约值洋三角,每人平均的车费及各种消耗只二角,三万五千人的总消费每日计有一十七万角,值洋一万七千元(这是最低限度的计算),每月总计需洋五十一万元,每年总计需洋六百一十二万元,只就上海的地每年流出的金钱已有这可怕的数目,若把全国的都会统计起来,流出的金钱,那就更加令人不忍卒读了。”
    1939年2月16日,“孤岛”时期建成的第一家影院沪光电影院开幕。1939年2月19日,美商投资改建的平安电影院开幕。此后,金都、金门、大沪、泰山、国联等大戏院也相继落成。正是由于美国电影商人适应市场经济的一整套营销制度,也由于美国电影的大制作、高技术与明星制确实对观众有其吸引力,加之以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与其在中国的特殊政治地位作为有力后盾,使美国影片在中国市场大行其时。而中国影院的老板们乐于接受美国片。
    美琪大戏院则是“孤岛”时期建成的最后一家影院,1941年10月15 日启幕,各大报刊声称它 “在远东建筑史上开一新纪元”。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全部沦陷,很多影院被迫停业。1943年5月,日伪当局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汪伪政府颁布“电影事业统筹办法”,规定:无论华商、外商影院,一律纳入“华影”管理范围。伪“华影”强行接管和网罗进去的有大光明、国泰等12家影院。没有或不愿进入伪 “华影”的影院,大都改演舞台剧。其间,俄籍人托哈齐于1942年1 月建成沪东电影院;资本家吴紫伦、张松涛合资于1942年2月在西藏中路建成皇后大戏院;俄人芦古文等合资于1942年3月建成上海电影院,该院为解放前上海最后建造的电影院。抗战胜利后,原先属于英美商人或挂英美招牌的影院先后恢复营业。1945年秋,国民党当局接受了虹口一带原在日军或日商控制下的影院,并企图效法 “华影”,垄断电影市场。与此同时,美国电影也加紧争夺中国市场。据统计,1945年8月到1949年5月不足4年间,进口的美国影片有1896部,其中1946年上海“首轮影院”共放映故事片383部,国产片仅13部,而美国片却达352部。放映国产片的影院,三分之一都不到。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旧上海给这座城市遗留下了52座电影院。上海电影院业就此开始了新的历程。
    何挺然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他留下了一个华丽的“南京大戏院”这样的厚礼给后来者,而我们没有查找到他最后的下落,也就是说这个开创一个电影时代的中山人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去寻找。不是历史遗忘了他,而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一位资深史学家这样对我们说。
    最值一提的是,何挺然的南京大戏院,1949年,南京大戏院改名为北京电影院,仍以上映福克斯、米高梅等电影公司的电影为主。1959年,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始筹备,由于上海还没有一个适合演出音乐会的场所,结果选定当时的北京电影院作为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的演出场所,北京电影院也由此正式定名为上海音乐厅。1989年,上海音乐厅因其特有的双层式观众厅、镜框式舞台、铁栅琉璃、华灯明照等,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2002年12月16日,为了市政建设并保护这幢优秀建筑,开始了惊动全国的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经过近200个日日夜夜,终于在2003年6月17日,上海音乐厅被安全朝东南方向移动了 66.46 米,抬高了3.38米,抵达现在的新址——延安东路533号。

何挺然三大戏院最后的命运

    ■1926年11月29日 北京大戏院(今贵州路239号)开幕。该院由何挺然等创建;1934年拆除重建;1935年2月3日开业,改名丽都大戏院;1950年改演戏剧;1977年兼营电影,改名为贵州影剧场;1988年9月改为物资交易市场。
    ■1930年3 月25日 南京大戏院在爱多亚路 (今延安东路533号)开幕,首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有声影片《百老汇》。该院由何挺然创办的南怡公司投资建造,1950 年改名北京电影院;1959年9月,改名上海音乐厅,兼映电影。
    ■1941年10 月15日 美琪大戏院在戈登路(今江宁路 66号)开幕,首映美国福克斯影片公司摄制的 《美月琪花》。该院由五洲影院公司何挺然创建,建筑豪华,1954年11月15日,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美琪电影院,兼营影剧业。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4-13 记者:杨彦华、陈恒才



上一篇: 袁世根纪念碑重建工程完成
下一篇: 阮玲玉、郑君里、吕文成、萧友梅:香山艺杰独领风骚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