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和谐的文化印记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博爱·和谐的文化印记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昨日正式开馆的上海世博中山馆,用持续举办了23年的“慈善万人行”案例,向世界展示中山的世博情怀、博爱传统和慈善事业,展示中山人对和谐城市的思考和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说过,“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山馆选择“博爱·和谐”为主题,正是城市记忆的日积月累,是伟人故里一脉相承的文化印记,反映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价值选择和追求。
    经过岁月的洗礼,中山今天的博爱,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简单帮扶,更是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担当。如今的中山,更加注重民生福祉,为人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最近三年投入170多亿元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让城乡人民共享博爱成果。而汶川、玉树和大西南,也广为播种中山的慈善种子。
    经过时光的积淀,中山今天的和谐,追求的不仅仅是“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而是更为开放包容的视野与和而不同的气度与格局。
    走进上海世博会的中山,将以独特的文化印记,为观者带来非同一般的心灵触动,丰富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量,让观者从中领会人类文明的智慧。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5-24 记者:黎旭升、苏小红、陈恒才、杨彦华



上一篇: 我市三作品挺进“群星奖”决赛
下一篇: 《共和国之恋》等三部中山作品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