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之城的文化视野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博爱之城的文化视野

    昨日,中山以“慈善”主题在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开展,在这个不大的城市实践区,我们还发现许多著名城市:威尼斯、首尔、台北、苏州、杭州等,每个城市都可以用“熠熠生辉”来形容,那么我们以这些城市为参照物,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差异,在同一个平台上,我们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文化。在国际大舞台展示自己的最终都落在了文化的异同上,科技只是表现文化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核心价值还是在城市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什么?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早在1871 年提出的文化概念,迄今仍让众多学者所认同,他说:“文化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在泰勒的心中,文化的核心首先是人,有了人类之后才会出现人类特征的信仰、道德、法律、习俗等行为。其次,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复合体。城市以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也具备这些特征,城市文化是过去与现在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行为,这些文化行为是由构成文化内容诸要素表现出来的。
    审视一个城市的文化一定会去关注城市概念、城市制度、城市生活以及城市文化类型等,其核心是城市概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理念,也可以叫做城市精神。“博爱和谐”是中山的城市概念,它是以慈善事业为基础的,经过23 年的积累,中山的慈善万人行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学者们称这种文化现象叫新民俗。
    从一个城市的角度去考察这个城市的人,或者以另一些城市为参照物去考察一个城市,我们都会发现,人是最基本的元素,从城市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综合出那个城市的特征,因为是人构建了城市。中山人自古以来就敢闯敢干,在古代,吕宋、澳大利亚、檀香山、横滨等地都有中山人的足迹,到了近代更是活跃着一批风流人物,这些人为这个城市打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他们的奋斗都是为了让人们活得更好更快乐,这一点十分契合这次在上海的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从历史回到当下,中山现代市民与先民们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当物质生活已经能够满足自身个体的需求以后,一种新的更高的文化诉求就开始在我们的血液里燃烧,我们必须释放出这种激情,最终以仁爱之心进化成了“慈善万人行”, 到如今已演变成人间大爱——博爱。我更愿意将这种精神称为信仰,而不仅仅是民俗那么简单,特别是在一个务实的城市演变过来的习俗,如果没有精神成分的滋养,也难以以一个城市之名走到世博会来。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5-24



上一篇: 借世博之风推介中山——“中山人在上海”人文项目工作座谈会在沪举行
下一篇: 中山馆开馆第二天,超1000位游客观摩“慈善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