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馆开馆第二天,超1000位游客观摩“慈善馆”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中山馆开馆第二天,超1000位游客观摩“慈善馆”

    记者从世博园中城市的缩影中感受文明的和谐之音,也从中体味到了咸淡水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魅力。  
    人类思想文化艺术的精髓,在世博会上能够找到交集。本届世博会,在展示未来科技城市、低碳城市的“模型”时,一个人文的“城市模型”也崭露头角,而中山馆以关注人的精神和城市的和谐为主题,成为世博园区一个“心灵驿站”。
    昨日是中山馆开馆第二天。受到“博爱、和谐”的感召,超过千名游客走进“慈善馆”,感受由中山馆给世博会带来的和谐风潮。以“博爱”的精神去主导未来城市的和谐,也成为本届世博会思想殿堂上的一大议题。那些到中山馆“寻根”的上海中山人,也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

精彩速读

    >>>昨日,来到中山展馆的游客,都是对人性最为柔美的部分--爱,非常敬畏和信仰的人,他们尤其为中山23年来走过的爱的脚步而感动。
    >>>昨日,除了上海、广东各大媒体对中山展馆进行了报道外,中山的"博爱、和谐风",也吹到了央视的新闻直播间。
    >>>据一些中山展馆的志愿者透露,昨日许多在上海的中山老人,看到家乡有如此的发展,并有着超前的和谐理念,都非常高兴。而且,这些上海中山人,大都来自上海虹口区。
    >>>中山馆的非遗表演赢得了许多游客的赞扬,作为来自中山的记者为此充满荣誉感。在世博会这种大舞台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城市都在拼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一种声音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一种声音都值得倾听,我们只有去倾听才会发现我们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舞台上,我们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昨日是中山展馆正式开馆第二天,以孙中山所倡导的博爱精神为主题,以坚持了23年的慈善万人行和香山百年的名人为载体,这座世博园内的慈善馆,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关注。记者昨日从中山展馆方面获悉,昨日共有超过1000名游客走进 "慈善馆",一些上海中山人,也专程赶到中山馆“寻根”。

1000余游客走进“慈善馆”

    博爱、和谐,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主题。昨日,来到中山展馆的游客,都是对人性最为柔美的部分--爱,非常敬畏和信仰的人,他们尤其为中山23年来走过的爱的脚步而感动。昨日上午,一位来自澳门的游客郑景升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曾参观过中山人的慈善万人行,那种场面非常壮观,"慈善万人行"登上世博舞台,是完全应该的。
    当然,孙中山才是中山展馆对游客的最大号召力。昨日,许多游客告诉记者,他们是在城市广场上看到了印有孙中山画像的海报,慕名而来的。一位来自辽宁大连的游客告诉记者,孙中山和他所代表的一代革命人士,是唤醒国家这头沉睡的雄狮的一群人,他们所倡导的民主、博爱,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截至昨晚8点钟,记者从中山展馆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昨日进馆人数已超过1000人。

“博爱精神”受到央视关注

    中山展馆在世博园掀起的博爱、和谐之风,在引起游客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了媒体广泛的关注。昨日,除了上海、广东各大媒体对中山展馆进行了报道外,中山的“博爱、和谐风”,也吹到了央视的新闻直播间。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世博园区世博文化中心广场前踩点时,位于路边的大屏幕正好播放该段新闻。“博爱、和谐”,孙中山铜像以及孙中山故居楼房上层的7个赭红色装饰拱门……成为主要的镜头,这一新闻诠释,直接打动了现场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并称肯定要去参观。

上海中山人看家乡变化

    中山馆在上海的展出,也让一些上海中山人,专程赶到中山馆"寻根",看看家乡的变化。据一些中山展馆的志愿者透露,昨日许多在上海的中山老人,看到家乡有如此的发展,并有着超前的和谐理念,都非常高兴。而且,这些上海中山人,大都来自上海虹口区。
    上海中山人李洪民(音)老伯只会讲上海话。他说,他的户口本上所写的籍贯是广东中山,父亲曾是四大公司之一新新公司的职员,以前所住的小区里都是广东人,互相交流都还讲粤语,后来旧城改造,大家都“散”了。由于他在中山并没有什么亲戚,所以从未到过中山,中山展馆在世博园展出,勾起了他关于“家乡的回忆”。李伯说,家乡以前在上海有许多名人,今天中山的发展也令人自豪。

感悟和谐:多样文明奏出的和谐之音

    中山被誉为咸淡水文化的中心,海陆性经济的的典范,其本质体现了交融中的和谐。而以“博爱·和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参展上海世博会,其主题就是“慈善万人行”,这个主题体现中山的 “博爱·和谐”,体现了人类的共同精神追求。记者从世博园中城市的缩影中感受文明的和谐之音,也从中体味到了咸淡水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魅力。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

    从一个城市的角度去考察这个城市的人,或者以另一些城市为参照物去考察一个城市,我们都会发现,人是最基本的元素,从城市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综合出那个城市的特征,因为是人构建了城市。记者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发现了与中山馆同时展出的许多城市,比如,丹麦欧登塞案例馆。它位于世博园浦西E片区,是一个开放式的露天展馆。展馆前方金色的太阳脸标志是安徒生、乃至欧登塞旅游业的象征。用钢结构和玻璃搭建的圆形露天空间中,则展示了各种自行车和骑车装备。丹麦欧登塞案例馆的讲解员们有个好听的名字:"亲善大使"。这些会说中文的丹麦年轻人不仅把安徒生故乡的自行车生活带到上海世博会上,不少人甚至还身体力行,骑自行车来园区上班。他们工作起来很认真,而且十分快乐,在小小的自行车展馆前一边放节奏布鲁斯,一边骑自行车作出各种表演。从他们的态度看来,他们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声音,而城市共同声音也就是城市的灵魂,至少我在那里看到什么是心灵的自由。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就像中山一样,中山的城市之魂就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这里我们不需用数字去罗列那些善款,在中山市看那些穿梭于整个城市的志愿者,我们就能感知这种城市之魂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了,就如同丹麦欧登塞案例馆那些骑着自行车自由快乐的人一样,中山人有着属于自己的城市之魂。

每种文化都值得尊敬和敬畏

    印度河古文明发源地的巴基斯坦,是中国的近邻。在上海世博园区,巴基斯坦展馆与中国馆比邻而居。游客们登上中国馆俯瞰四周,就会看到一幅不断"漂动"着的巨幅中巴两国国旗。
    记者在巴基斯坦的展馆里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它用英文和中文写在展馆内的大厅里,文章的标题是《多样化中的和谐》,下面是他们宣扬的主要观点:
    在这样的和谐的城市中,所有居民本质是平等和无差异的,即使他们在文化、宗教、种族、社会、经济、语言等基础上有差异。居民们互相接纳彼此的差异,和谐、和平共处于有建设性、积极又平和的环境中。
    据早前媒体对该馆副馆长阿卜杜·瓦希德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和谐和平的渴求是多么强烈,他说:"我们与中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近5000年的悠长历史进程中,巴基斯坦大大小小的城市是在不断遭遇挑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通过拉合尔古堡来展示我们对多元化和谐的追求。"
    我们中山的咸淡化水文化也是经过了800多年风雨,香山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毗邻澳门、香港,是中国最先飘洒欧风美雨的地方。香山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之时,适逢中国被迫对外开放,香港割让,五口通商,与欧美世界联系空前密切。香山人抓住了这一时机,一面向东南亚、檀香山、北美、澳大利亚移居,一面踩着西洋人的足迹,向中国沿海、沿江通商口岸拓展。
    发展到现在,这种文化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者足够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这种文化,并希望通过这种文化的研究对当下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比如,"中山在上海"人文项目就是在对这种文化的系统展示和研究工程。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属性和个性,尊重不同的文化,才能像阿卜杜·瓦希德所期盼的一样和谐共生。

每种声音都值得去倾听

    中山馆的非遗表演赢得了许多游客的赞扬,作为来自中山的记者为此充满荣誉感。在世博会这种大舞台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城市都在拼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一种声音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一种声音都值得倾听,我们只有去倾听才会发现我们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舞台上,我们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你在可能到达的是一个技术精细的日本馆,那里为你展现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你体会到科技带给城市人的细腻与和谐,但你也可能抵达的是一些传统文明保留得完美的展馆。记者在斯里兰卡国家馆看到就是那样一种文明,用朴实无华来形容不为过,展馆以传统蜡染工艺渲染天花板,四周用国旗装点,显得缤纷多彩。馆内重点展示5座独具特色的历史城市,以创新与艺术的形式回顾斯里兰卡的历史,介绍其在城市遗产及其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从城市足迹的角度阐明斯里兰卡的城市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启示。
    有许多国家馆和城市馆有可能并不能为你展现一个炫丽多彩的现代文明,但我们可以从他们那些朴实的传统文明中看到一种人与自然最原生态的和谐,他们古朴而诚实。

世博花絮:排队也有快乐

    中国人百年的世博梦圆了,而由此点燃的中国人的世博热情,也"如火如荼",走进世博园,每一个展馆前看到的都是排成一条长龙的游客,世博轴的下面阴凉的地方也挤满了游客,世博遭遇"排队难",或将是目前游客最难以忘怀的世博记忆之一。
    但智慧的民众也有自我的解决之道。昨日记者在世博各大场馆外看到,许多游客都自己准备好了一张能够折叠的小凳子。来自嘉兴的游客陆先生,即便在世博文化中心排队上电梯到6 楼观光走廊的片刻,也不忘记坐上一小会儿。
    "排队难"带来的不仅是脚力的辛苦,游客在长长的队伍中慢慢地随着人群"蠕动",时常也感觉烦躁。而记者看到,一些国家馆则非常具有创意的,在场馆外搭建舞台,生动的表演让"排队也快乐"。

展馆外的商机

    世博会又称万国博览会,其一开始便是以展出最新的发明或者特别的产品为目的。1851 年,首届世博会在伦敦举行,香山人徐荣村便是以12包上等"湖丝",在世博会上一举成名,并寻得巨大的商机。
    本届世博会上,除国家馆、主题馆外,其它展馆内都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商品。而展馆外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地方,许多商家乘此机会把展品送到了世博特许专卖店内,展示给全球的游客。来自苏州东山的柳倩楠便是为家乡的碧螺春茶做推广的,她说,在世博会上,她遇到了许多懂茶文化,并立即成为公司客户的游客。

记者导游:纪念品总店易买到“护照”

    根据天气预报,上海未来几日的天气都较为晴朗,在偌大世博园区走动和排队,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并受到紫外线的侵袭,尤其是爱美的女士,最好自备防晒霜,并带好遮阳伞。
    如何在世博园区享受一顿特别的美餐?浦东园区的世博轴下面,陈列着各个国家的风味和美食,可以乘园内的公共汽车到此大快朵颐。当然,如果囊中羞涩,最好还是在一些常见的餐点买一份便餐。只是,一到就餐时间,这也是需要排队的。
    "世博护照"也是世博会上最为吃香的物品。每一位游客巴不得在自己的护照上,敲上本届世博会上 200 多个展馆的全部印章,但一些进园的游客却为买不到护照而留下遗憾。记者建议,购买护照最好到世博轴附近的世博纪念品总店内购买,购得几率会大很多。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5-25



上一篇: 博爱之城的文化视野
下一篇: 科普3D图片展亮相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