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引领中山开拓进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综述之二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商业文化引领中山开拓进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综述之二

    几乎所有研究近代中国买办和买办制度的人,都会提到这样一个群体--香山人。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这些人的名字开始闪耀在中国近代商业史的天空:徐润、唐廷枢、莫仕扬、徐渭南,中国四大百货的创始人郭乐、郭标、郭泉、郭葵、郭琳爽、马应彪、蔡昌……
    伶仃洋畔,咸淡水之交,注定这块得风气之先的土地,将生发出独特的商业文化。如今,这种商业文化的血脉仍在延续,创业开拓,务实创新,一镇一品的特色镇区经济,让这片土地成为中国产业集聚最集中、最具产业活力的地区。

近代香山人的商业帝国

    经商赚钱,在19世纪的中国,常为大多数人所不齿,而香山却涌现出了大批家族式买办和买办商人。在西方商业文明的滚滚袭来的浪潮中,他们没有固执地回避,而是以开放的态度积极接受这一挑战。以郑观应、徐润、唐廷枢为代表的香山商人,秉承着“习兵战不如习商战”的思想,用行动为中国现代化社会勾勒了蓝图。他们投资环球百货业、棉纺织业、金融业,从事内外贸易,获得巨大商业成功。
    继他们之后,香山籍的澳大利亚华侨创办的先施、永安、大新、新新四大百货先后在上海登场,“掌舵人”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建立起优越的综合性服务环境和设施,如在国内首创分柜售货、明码实价、开票收款、定时营业、讲究服务、重视信誉、综合经营、分放礼券等,吸引顾客。
    这些公司培养出一批高级商业管理人才,不仅开创了近代中国百货业的先河,推动了全国百货商业的发展,而且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乃至审美观。先施公司和永安公司率先把近代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文化进行规范化应用,其种类繁多,形式不一。有绚丽多姿的橱窗广告,有宣传“真不二价”、“顾客至上”的标语广告,有仪表整洁、服务周到的企业形象广告,以及报刊广告、赠品广告、礼券广告等等。先施、永安还办有自己的月刊,月刊不仅对时新的消费品有相关 “指南”,还配以专栏文章,讲述当时的消费潮时尚,成为推进“摩登”上海的主要力量。这些营销手段至今在各大商场亦百试不爽。从那时起,上海也开始作为中国的商业中心,引领着中国潮流已整整一个世纪。

商业文化的现代传承

    香山人曾经创作了辉煌的中国近代史,但后来者并未枕着辉煌停下脚步。1979年,当中国的国门第二次向世界敞开的时候,邓小平在那个春天所画出的“圈”,幸运地包括进了历史上属于香山区域的中山,中山再一次得风气之先,进而领风气之先。
    老百姓创业致富、务实创新精神蔚然成风,全市24个镇(区),国家级产业基地22个,省级专业镇11个,国家、省级名标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344个,成为全国产业集聚最集中、最具产业活力的地区。在中山,不管是小榄镇的小五金、古镇镇的灯饰、黄圃镇的腊味,还是沙溪镇的休闲服、大涌镇的红木家私、三乡镇的仿古家具,还有绿色食品基地如三角镇的水鱼、东升镇的脆肉鲩,无不是勤劳而聪慧的中山人从一个个小作坊起步,做大成了鼎鼎有名的品牌和产业。大到房地产,小到指甲钳,中山人都能在其中找到空间,细细耕作,在从中山制造迈向中山创造的进程中,寻找到出路。
    当我们盘点浙商、徽商、晋商、粤商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当下的影响时会发现,有些群体正在不断上升,而有些群体已经走向没落。当年作为粤商中间分子的香山人,靠着善于创新、讲究实效、精诚协作的精神走上了中国近代商业史巅峰。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山人始终铭记,在我国首家商业文化专题博物馆——中山市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内,清末民国时期中山的商贸发展状况和富有特色的商业文化、孙中山和郑观应的商业思想、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香山籍买办以及四大百货公司的创立等等历史镜头在这里一一重现,并为中山后人所了解。在世博会举办前夕,大型人文项目“中山人在上海”再一次对尘封已久的香山人商业轨迹做了详细的挖掘和整理,由此钩沉出更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凝思。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中,他们也成为中山现代人文精神的一大亮点。如果说传承的最好的方式是吐故纳新,开拓进取,自强务实的中山人正沿着当年先人们的精神足迹稳健向前。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6-08 记者:冷启迪



上一篇: 近代名流展现城市精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综述之一
下一篇: 华侨文化滋养中山城市精神——历史文化名城综述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