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文化滋养中山城市精神——历史文化名城综述之三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华侨文化滋养中山城市精神——历史文化名城综述之三

    旅居海外的香山人在长期与祖国特别是家乡的互动中形成了深厚的华侨文化。香山华侨积极投身于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回乡投资实业,助教助学,热心公益的义举,不仅促进了祖国和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文化事业,也改变了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催生出了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他们以实际行动印证了孙中山先生的"华侨是中国革命之母"的赞誉,更有力地加速了整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迈进。

杰出华侨书写历史

    香山人移居海外的历史,上溯南宋。自香山立县至清末民初850余年的时间,香山人绵延不断地向海外流动,他们择地而居,开荒垦殖。从海外带回了大量的钱财,也把世界各国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等信息带回了家乡。
    特别是到了近代,一批中山人在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振臂一挥之下开辟一条“近代中国现代化强国之路”。中山华侨英才辈出,中国赴洋留学先驱容闳、“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郑藻如,民国初年中国著名四大百货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的创始人马应彪、郭乐、李敏周、蔡昌等等,他们对推动我国近现代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和怀念。
    当今旅外中山乡亲也涌现出一批在各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人物。政界有新加坡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前新加坡首任驻中国大使郑东发,前斐济上议院副主席刘孟光,莫桑比克计财部副部长郑·马努埃尔,前墨西哥驻中国大使李子文,原秘鲁驻中国大使陈路,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市长刘志强等;经济界有墨西哥华人首富李氏家族、香港新鸿基集团郭氏家族、景福集团杨氏家族、加拿大温哥华伦敦药业集团雷氏家族等;科技文化界有美国首位华裔宇航员张福林,航天科学家林可风、许家骏等。
    目前,全球80多万中山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中,港澳台同胞40万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4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秘鲁、哥斯达黎加及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旅外乡亲在世界各地成立的社团逾200个,其中海外170多个、港澳台地区47多个,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侨团为数不少。这些中山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对祖国和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到支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再到改革开放后支持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经济还乡”到“文化还乡”

    耸立在中山各大乡镇上的雕楼,虽然没有开平雕楼密集的华丽,但它却是香山华侨海外奋斗的历史见证,尤其是沙涌、竹秀园、北台、南朗、沙溪、三乡、沙边等地,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华侨的建筑物,它们向世人展示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更折射出当年香山华侨海外艰苦创业后对家乡的改变。
    与早期华侨相比,现代华侨是幸运的。早期的华人移民史充满了血与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代华侨的境遇与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很多华人在国外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些人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而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处于上升时期,很多华侨也会把眼光投向自己的故土。据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山全市的实际利用外资中,中山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投资占较大比例,已在中山落户的1600多家侨资企业,投资总额近70亿美元。
    除了投资实业,中山旅外乡亲热衷于回家乡捐资扶困助学,积极参与助学和奖教奖学活动。目前旅外乡亲捐建的教学楼遍布中山城乡,累计新建、扩建学校130多所,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旅外乡亲还先后捐资新建、扩建医院49家,增加了医疗设施,扩大了医院规模,改善了医疗条件。其中,香港景福集团杨氏家族向中山市人民医院累计捐资6000多万港元,同时,还修建敬老院、影剧院、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等设施,促进中山市的文化、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如香港新鸿基集团郭氏家族捐建孙中山纪念堂后,又捐资完善设施和设立维护基金,累计达3700万港元;已故旅日侨领吴桂显先生向我市累计捐资3700多万港元。据统计,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旅外乡亲共向中山捐赠14.8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科研、文化教育、卫生领域的捐资高达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公益事业发展。
    华侨一直是连结祖国与世界的“中国桥”,它曾是一座古老、悲壮,用血与泪砌成的桥。现在,它成为一座友谊之桥,一座爱国之桥,一座开放之桥。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里,很多海外华人不愿意迷失在他人的世界中,因此有着强烈的文化身份认同的渴求。“文化流浪”与他人世界的疏离与矛盾,是海外华人“文化还乡”最为直接的诉求。
    在这种诉求的推动下,中山创造性地举办了“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它既是对60年来华侨文学的首次“大检阅”,也是一项打造“文化侨牌”的创举,而且成功开创了吸引侨资企业支持文学大奖的先例。诚如国侨办副主任任启亮所言:“华侨文学奖这个奖的设立是对海外华人华侨用母语写作的肯定,能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经过百年的风雨浸润,华侨文化已经成为中山城市文化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将继续以中西交融、开放创新的精神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中山后来者视这种精神为瑰宝,并以感恩、开放的态度将之发扬光大。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6-09 记者:冷启迪



上一篇: 商业文化引领中山开拓进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综述之二
下一篇: 评审组专家表示:中山历史遗存体现中国近代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