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审专家组对在中山的考察结果出具了初步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专家一致表示,中山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不仅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征,尤其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这一时期的中山历史遗迹,能集中展现中山名人荟萃、中西文化融合的文化风貌,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启蒙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历史遗存非常丰富
中山目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7处 (含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75处),地下文物埋藏区30处,历史建筑480处 (其中中心城区有175处),丰厚的历史遗存得到了专家们的首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景慧昨日说,从宋代的城墙到近代的民居群和名人宗祠,中山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都对其进行了深度的整理,不仅保护工作富有成效,而且这些丰富历史遗存能充分展现中山的历史文化特征。
王景慧说,两天考察下来,中山的一些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标准还可以升级。目前中山进入国家级保护单位的只有孙中山故居,而诸如陈氏宗祠建筑群等完全有条件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工作具有示范意义
中山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亦得到评审专家组的赞赏。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又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高工付清远说,中山市的这些保护措施不仅突出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制管理,更重要的是,这些规划管理措施,具有非常切实的操作性。
“现代中山人继承了近代以来‘开风气之先’的精神,尤其是在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方面作出了示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赵中枢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山对孙文西路步行街已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加以保护利用,甚至一度面临拆迁,市政府亦坚持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完整地保护了下来。翠亨村周边环境的保护也做得非常好。在规划建设方面,中山也把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纳入到整个战略规划中,这一切对其它地方的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都具有示范意义。
文化风貌具有典型特征
“城不在古,显史则名。”中山从南宋建城,仅走过了800多年的历史,但这8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清末民初以来的近百年历史,却展现了一个民族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近代文明,大胆探索的过程。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说,名人、华侨以及中山近代人在近代商业上的探索,构成了中山主体文化的鲜明特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原副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汪志明说,中山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风格特色鲜明,历史名人荟萃,尤其集中体现了近现代化的历史特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沈阳则表示,尤其是中山的近代历史建筑质量之高,非常具有代表性,一些建筑的价值可与上海、天津的近代口岸的文化建筑媲美。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6-09 记者:陈恒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