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这座自然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城市,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珠三角“四小虎”,中国最早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第一批“国家文明城市”,全国第一个地级生态示范市……今天的中山,经过工业立市、经济强市阶段后,开始走上了一条以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道路。
文化名城建设引领城市发展
2007年,中山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文化名城” 作为战略目标之一。
作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孙中山以及他所代表的精神,是中山市最具特色、内涵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如何做深、做透、做活孙中山文化,成为文化名城建设的核心内容。从2008年开始,中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3年内由全社会共同投资100亿元,打造以孙中山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民俗文化、公共文化、博爱文化、“三名”文化(即名人、名牌、名作)和生态文化为内容的“八大文化工程”。
自启动文化名城建设以来,中山人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感受:这个城市变了,变得书香馥郁。一系列的文化民生工程,成为老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幸福:在中山大讲堂可以与王蒙、余秋雨等文化大师坐而论道;在周末可以相约去大剧院欣赏交响乐,去市图书馆听免费的“香山讲坛”……
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竞争力
近年来,中山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三大鲜明特色:一是镇区特色文化,包括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小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中国游戏游艺产业(港口)基地等;二是历史文化资源衍生的文化产业,包括小榄菊花、坦洲咸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三是具有鲜明地方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如民众镇的“岭南水乡”等。
作为中山市最著名的文化资源,孙中山文化资源也得到了最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为全球收集孙中山史料最多、最齐备的博物馆;中山是在全国最早提出并实践“孙中山文化”的城市,2008年起,中山市牵头策划组织了20世纪三大伟人故居联盟,从文化、旅游、经济各个方面开展全面的交流和合作,成为国家“红办”的推荐项目。
中山市还致力于将孙中山文化资源逐步转化为城市的竞争力。2010年孙中山文化周期间,“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在中山挂牌;通过整合广东中山、湖南湘潭、四川广安“三大伟人故里”资源,中山市举办了“寻找伟人的足迹——孙中山之旅”等系列旅游参观活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旅游,促进了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借“辛亥百年”促进城市升级
毫无疑问,孙中山文化是中山这座城市的灵魂。在中山,一条条道路被命名为:兴中道、孙文路、博爱路、中山路等,还建设了逸仙湖公园、兴中园等公园……
从2007年开始,中山市把孙中山诞辰日的纪念活动由一天延长至一周,冠以“孙中山纪念周”之名,并使之成为中山最重要的文化盛事。今年的11月12—18日,以“扬中山精神,塑文化品牌”为主题的孙中山文化周活动隆重举办,所有纪念活动、文化活动、旅游活动三大系列共80项的文化元素精彩纷呈,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眼球。
2010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山市继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后,将积极筹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各项活动纳入全市工作安排,决定明年将“孙中山文化周”提升为“孙中山文化节”,举行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等系列活动,并将与台湾方面共同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将孙中山文化打造成省文化标杆。
中山市委、市政府也呼吁,孙中山不仅是中山的,也是全国的,甚至是全人类的,期待从国家层面推进孙中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人民网 2010-11-17 记者 李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