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武汉首义文化广场,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工地,一边是悠闲自乐的市民。“虽然现在的武汉看起来就像一个工地,但到了10月份,将会是另一副模样。”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毅向率团到武汉考察的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介绍道,武汉正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契机,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丘树宏也表示,此行旨在学习武汉的先进经验,将武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气氛带回中山。
修缮辛亥首义旧址迎接百年庆典
首义文化广场是武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要场所。该市正在全面修缮广场上的辛亥首义旧址、遗迹和纪念建筑,将首义文化广场打造成融历史文化、旅游纪念、休闲娱乐多位一体的城市名片。
记者在首义文化广场上转悠,只见鲜花开正艳,绿树枝正茂。这里有孙中山铜像、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黄兴拜将台、起义门、彭刘杨三烈士亭等众多武昌首义历史遗迹,是武昌起义历史遗存最为集中的区域。
瞻仰了孙中山铜像,原本计划前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但门口的“闭馆维修通知”提醒我们,该馆为了迎接辛亥百年庆典,已在今年2月18日至9月8日进行闭馆维修,暂停对外开放。虽然不能进馆,但是百年沧桑过后,这些打下辛亥革命烙印的历史遗迹,不仅成为海内外同胞们纪念辛亥革命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武汉市民休闲娱乐、教育后代的好去处。
气氛升温,全民迎接百年庆典
在首义文化广场周围,“纪念辛亥革命,弘扬首义精神”的大型宣传画已高高挂了起来,投资3.2亿元的辛亥革命纪念馆也正在加紧建设。“我们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庆典气氛逐渐升温,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都全力投入其中,以大庆典来提升城市形象。”朱毅说。
武汉为了做好辛亥百年庆典活动,共投资了4670 万元,修缮辛亥革命文物27处。其中,正在维修的武昌起义门古城墙拱门已露出雏形,目前正进行屋面维修,起义门东段城墙基础全部完成,正进行外部装饰施工。
“起义门是辛亥革命的见证,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朱毅透露,武汉去年启动修复武昌起义门,同时新建楚望台遗址公园,包括古城墙恢复工程、恢复封建亭以及风雨长廊工程。整个工程在今年8月底完成,与首义广场形成呼应,也是辛亥革命百年庆典的重要场所之一。
百年庆典活动10 月上旬举行
据悉,武汉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活动将于10月上旬举行,内容包括英烈缅怀祭奠仪式、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辛亥革命志士后裔联谊活动及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等四项重大纪念活动。
为了做好迎接庆典活动,武汉目前已基本完成大型话剧《裂变1911》。据悉,该剧由武汉人艺创编,将故事聚焦于100年前的徐府家园,在大革命背景下,掌门人徐奶奶与子孙之间发生的情理纠葛,以期达到从大家庭看大革命的效果。同时,该市还拍摄《武昌起义》、《睡狮初醒》等3部电视剧反映辛亥革命,组织一场全球性的研讨会和一场大型综艺晚会等。
据介绍,该市辛亥百年纪念活动相关筹备工作于去年5月启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纪念场馆、道路交通、楼宇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整个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分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环境整治、纪念活动、对外联络等六大类共188项内容。相关链接
辛亥革命纪念园落成
上个月建成的武汉辛亥革命纪念园,按照功能不同划分为景观区、人文区、纪念区等三个区域。景观区以武昌起义为表现重点,入口处是一块高2.65米、宽2.1米、重达1 吨的三峡红自然石,象征着首义志士们的铁血精神永存。
拾级而上的是如编年史一般的“辛亥峥嵘谱”。台阶尽头是命名为“楚望台”的首义城台,由石门峰收集的武汉百年城墙砖建造而成,“楚望台”旁屹立一块高0.9米、宽1.5米,刻有孙中山先生提出“百年锐于千载”的石碑。
纪念区主体为长19.11米的辛亥革命纪念墙,寓意辛亥革命爆发之年,截至目前已收录2300多位辛亥志士名单。
黎元洪墓迎来最大规模修缮
在辛亥革命百年到来之际,黎元洪墓迎来最大规模的修缮。目前,墓园核心区部分修缮工作基本完工。据介绍,此前墓园规模偏小,本次大修扩大了墓园面积,达到7270平方米,并对墓园核心区护院、墓冢、墓碑、台阶等进行维修和修复。目前入口处4柱3门的牌楼、墓侧的黎公亭还在建设中,今年6月维修工作将如期全部完工。
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被革命党人推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曾两度出任总统。1928年6月在天津去世后,于1935年被葬于武昌。
《辛亥首义史》出版
辛亥革命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新著《辛亥首义史》日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80 余万字,用详细的一手史料再现了百年前首义风云,是迄今我国记录辛亥首义史事最为翔实的著作。
武昌起义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作为民国的开国故事,从发生之始即有记述文字,以后又续有史编。今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还将有大批历史文献、著述、纪念文集相继出版,如《辛亥革命史事长篇》《辛亥百年的历史记忆与诠释》等正在编撰中。
来源:中山日报 2011-05-16 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