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见证百年商城变迁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步行街见证百年商城变迁

  中山市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中,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和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都位于石岐区,可以说石岐区是中山历史建筑最集中的地方,反映了中山近代城市建筑的成就和特点。

  6月17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漆牌匾正式授予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中山市跻身成为广东省第七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石岐区党工委副书记杨安队说,孙文西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联通石岐河、烟墩山和铁城,维系着“山、水、城”的格局,还完整保留着清末民初的建筑群,与中山商业、革命、文化等历史名人的相关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骑楼是步行街最鲜明的标签

  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为历史城区范围,其范围东至孙文中路-河泊大街-洪家基大街,西到石岐河西岸,北至青云街-步云里-光明路-紫里-裕华大街-水街口-兴仁里,南到民权路-白水井大街,总面积为198.13公顷。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历史城区西部,依山而建,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初时期连续的骑楼商业建筑,是中山近代城市发展的见证。

  栩栩如生的人力车铜雕、繁花似锦的商业旺铺,还有文化气息十足的骑楼,在孙文西路步行街你可以看到,新旧文化在这里完美地对接,传统与现代自然融会一体。如今,孙文西路步行街已被划定为中山市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成为很多游客了解中山前世今生的一把钥匙。

  石岐区办事处宣传办主任黄陈芳说,中山古称香山,自南宋绍兴年间建县以来,“铁城”、烟墩山和石岐河之间以孙文西路为纽带形成的“山、水、城”空间格局一直保留至今,骑楼是步行街最鲜明的标签。“过去受西方的影响,很多华侨建筑和商业建筑采用了西方建筑特色,加之中国传统格局,就形成了集岭南建筑特色和西方建筑特色于一体的南洋风格建筑。这些骑楼大多还保留着过去的雕花、拱门、浮雕等特色,多以2、3层为主”。

浓缩百余年商业文化历程

  林林总总的商铺贯穿着整条孙文西路步行街,浓缩着中山百余年的商业文化历程。香山被称为“买办之乡”。以郑观应、徐润等为代表的香山买办,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马应彪、郭乐、李敏周和蔡昌等人创办了著名的四大百货,开创了中国百货业的先河,推动了全国百货业的发展。他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中,探索近代商业发展的新路,引发了近代商业革命。

  黄陈芳说,香山商业文化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近代达至一个高峰,成为中国近代商业历史的缩影,亦为中国近代商业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位于步行街上的思豪大酒店旧址就是当时石岐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山近现代商业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中山在城市规划上和对历史建筑保护上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山市人民政府就提出了“保护旧城、发展新城”的城市发展模式,严格保护旧城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为旧城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基础。中山还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1997年,投入了2380多万元对孙文西路(凤鸣路至悦来路段)进行保护更新,重点是对骑楼建筑进行修缮以及对供电、通信、供水、排水、消防等设施进行更新、完善,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商业文化步行街。并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司,每年投入100多万元进行维护管理。

历史文化街区要有活力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在挂牌仪式上表示,中山能够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第一是他的历史遗存丰富,第二是他的历史文化有独特性,就是代表了近代的文化,像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包括近代的一些商人文化等等,这些很丰富,而且也确实比较完整,质量也比较好。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要求,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把文化名城的效益发挥到极致。同时,“搭好文化台,唱足发展戏”,以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新起点,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推动中山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

  记者从石岐区办事处了解到,目前,《九曲河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项目市政府已立项,从善坊更新改造规划也即将展开。下一步,中山要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风貌保护、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并对街区内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进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活力对于老的文化街区很重要,比如孙文西步行街,独特的商业氛围和文化气息并存就是街区的一大亮点。”黄陈芳说。


来源:新快报 2011-06-22 记者 杨晓霞



上一篇: 广东中山7月将举办首届航运博览会
下一篇: 美国杰出华侨代表为拟建的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出谋:<br/>“搞博物馆需要‘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