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6日下午,南朗文化站接到群众报料,说崖口村发现晚清圣旨,记者随后赶往崖口村探明究竟。原来,这是崖口村村民谭某在拆屋时捐献出来的一块已有160多年历史的圣旨碑文。这是继2005年石门村发现一块清朝咸丰二年的石碑之后,南朗发现的第二块圣旨碑文。
碑文历经风雨岁月,字迹模糊,不甚起眼。经专家处理后,印刻在石碑上的字形以及内容都清晰可见。石碑的顶端从左至右刻有“奉天敕命”四个篆体字,石碑左边由上及下是四行楷体文字,“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几字异常显眼,右边则是相同內容的滿文。据专家推算,此碑文应该撰写于晚清鸦片战争后,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具体用途还需进一步考证。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块咸丰二年的圣旨碑文,碑文主要记录的内容是当时皇帝为了表彰一名为谭邦熙的捐官之人的祖母,给她赐了一个安人的名号,表彰其祖母的贤良淑德。据了解,此次发现的圣旨碑文与2005年在南朗石门村发现的那块清朝咸丰二年的石碑联系非常紧密,区别在于一个是褒奖捐官的州同谭邦熙已去世的祖父,而崖口发现的碑文则是褒奖其祖母。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称,在中山发现的(石碑)据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只有这两块,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崖口村彬叔告诉记者,崖口村将会把它摆放在集益寺庙内,供游客观赏。
来源:中山日报 2011-06-30 通讯员 林佩琴 杨永飞 记者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