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乃刚《辛亥物语》收录近150件辛亥革命藏品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余乃刚《辛亥物语》收录近150件辛亥革命藏品

  日前,在中山市商业文化博物馆,有关单位正在筹办辛亥革命的主题展览。其中的主要展览品,主要是中山藏家余乃刚的个人收藏。而这些藏品,最近已经在余乃刚编著、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辛亥物语》中有所呈现。其实,中山的收藏家不少,但成系列收藏辛亥革命文物的似乎独此一家,记者最近因此采访了余乃刚。

呈现真实历史风云

  与余乃刚面对面坐下来,打开新出版的《辛亥物语》,看着发黄“汉口民军运炮图”、还有孙中山手书“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贰心甘受极刑”的“誓约”,记者的胸腔里,立刻涌出一股无法按捺的激动。这应该是一部呈现真实历史风云的书。
  这本书主要收藏了哪些辛亥革命文物呢?余乃刚说,《辛亥物语》大致收录了近150件藏品,“都是旧的东西,能带出很多故事。”
  记者见到,“孙中山文献”部分,收录了一本《孙中山遗墨:建国大纲》,是孙中山的手迹,里面有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与同盟会会员的合影、1924年孙中山和宋庆龄在天津的合影。这部分收录的与孙中山有关的文献有33种,其中孙中山传就有3种。还有孙中山发布的大元帅令手迹10份,都非常珍贵。《辛亥物语》中收录的“书籍报刊”达57种,有早期官方的宣传资料,也有众多民间编印的书刊。其中有一本《创造历史》,是竖排印刷32开线装书,1912年出版,而起纪年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非常罕见。另外,《辛亥物语》还收录了当时大量的证件、票据、招贴等,以及画册、信函、地图,还有不少的器物。
  余乃刚指着后记说,宏大的历史交响曲雄浑而又壮丽,但那些细小的浪花才是历史最真实的音符。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各项事业有了全新的面貌,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建设、公益事业,百废俱兴。涉及各种信息的历史物品也打上了当时的时代烙印和精神气质,而数十年的历史巨变,又有很多东西具有唯一性,没有重复性。
  “这些100年前的东西,让我们看到,当时是如何推翻满清、走向共和的,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当中是一个如何的角色。”

让文化变得看得见摸得到

  “我们自己是孙中山家乡的人,等到我们在辛亥革命成功120年的时候,两个甲子,又是一个辛亥,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将更加突显。这样的藏品,传给后人,教益更深。”谈起自己收藏辛亥革命文物的原因,余乃刚说这是自己最满意的一个选择。“这样多的物件,我是10多年来不断收藏的成果。我当时选这样一个题材,到了今天,觉得非常成功。”
  “这样的藏品,现在已经很难找了。我曾与一些行家沟通过,有故宫的专家说,整个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辛亥革命的东西,少得不得了,于是,国家博物馆主动与我们这样的藏家联系,或购买、或借用、或征集,都是从私人手中调藏品,主要是要做出一个相关主题的展览。不久前,我市统战部的领导也叫我做一个展览,孙中山研究会也是叫我拿东西出来做一个展览,中山集邮协会也希望这些藏品能出借做展览。现在出了这样一本书,就迎合了社会的需求。”
  是什么原因触发余乃刚收藏辛亥革命文物的呢?余乃刚谈起自己多年的思考。“我们要留给后人一些什么东西呢?我觉得,精神财富,比钱财要好。比如说我们这一辈人是怎样奋斗的,是怎样去收集有价值的文物的,我们是怎样配合政府做文化名城的工作。”“我现在什么生意都不做,就在这里搞文化,不是想留多少钱给后人,而是将我的想法、思考做成一件看得见、摸得到的物件。这样,就把自己理想的一件事办好。这样,不管历史过了多少年,由于有这个的物件在,为文化传承尽了自己的力。”

来源:中山日报 2011-09-18 记者 陈吉春



上一篇: 著名漫画家方唐向我市捐赠3000件藏品
下一篇: 汕头市博物馆馆藏扇面精品展在中山市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