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展现革命志士陆皓东光辉形象的大型粤剧《血沃共和花》演毕,台下评委纷纷站起来,向这部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致敬。《血沃共和花》当晚在广州江南大戏院精彩献演,其精湛的技艺与创新的表现手法得到了评委和戏迷们的一致赞赏。此剧代表中山市参加广东第11届艺术节,是我市首部粤剧作品参加全省最高水平的专业艺术表演赛事,与我省其余10台粤剧同台角逐。此剧是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策划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要作品。
借势百年辛亥精彩上演
《血沃共和花》由我省编剧家潘邦榛、陆东健根据本市作家余松岩小说《地火侠魂》改编创作。余松岩的这部作品获得过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广东最高文艺奖)、省长篇小说大奖。《地火侠魂》主要表现陆皓东从一介书生、笃信耶稣的教徒转变成武装暴动推翻满清的青年义士,最后惨遭清廷杀害的悲壮生命历程。
据介绍,这部作品早在10多年前就已形成初步的粤剧文本,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上演。今年借势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隆重推出。10月6日在孙中山纪念堂正式公演。公演后,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对舞台及表演细节进一步改进优化。
吸收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血沃共和花》由粤剧导演郑卫国执导,广东香山粤剧团创作排演。粤剧文本经过五次大的修改。为了更符合现代节奏,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修改后 《血沃共和花》的主要剧情是: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陆皓东在香港参加了兴中会,与逃婚出来的志同道合的尤都好相遇,并相约并肩而战。为第一次广州起义回乡筹款,得到了母亲和妻子的支持,灵感突发设计了青天白日旗,并准备在广州武装起义,但由于准备不足和叛徒出卖,起义失败。陆皓东为了革命同志不暴露,回据点焚毁起义者名单,在据点被捕,在监牢里虽遭受酷刑仍坚定革命意志,愤然写下了绝命书,慷慨就义。
此剧为了吸引新、老观众,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其中,在表演艺术上充分发挥传统的戏曲手法——唱、念、做、打,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京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以丰富剧情表现力。
其创新形式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包括灯光舞美,并结合电影表现手法描绘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在表现陆皓东在监狱里的心理活动时,就用了灯光闪现其母亲与妻子,革命同志以及红颜知己尤都好的画面,表现了他作为儿子、丈夫、朋友、知己对他们深切的思念以及对于生命的眷恋。与他最后慨然就义形成强烈对比,在艺术审美上,为高潮的到来作了精细的铺垫。
为文化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血沃共和花》一剧的主要演员刘建科、黄嘉裕、严金凤、罗品超都是国家二级、三级演员,师从名门,2008年加入了新创建的广东香山粤剧团。广东香山粤剧团成立于2008年,坚持体制创新、理念创新、艺术创新的办团宗旨,已逐步建设成为集创作、研究、排练、演出、展览为一体,具有一流环境设施及优秀艺术人才的粤剧机构,主演担纲的年青人都是我省近年来涌现的一批粤剧新秀。
据广东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志驹介绍,他们正是想通过《血沃共和花》探索一条新的路子:即,民间艺术团体如何生存的问题。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认为,通过此剧可以有一些新的探索,即在民间团体有好的剧目前提下,一是争取政府资金扶持,二是可以得到企业赞助,三是通过票房让社会参与,这三种方式即可以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又可以不断地激励民间艺术团体创作更好的新的剧目,形成良性运作。
广东香山粤剧团通过此剧的排演不仅提升了艺术水平,还将为艺术团体的文化体制改革积累一定的经验。
来源:中山日报2011年11月19日 记者:杨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