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图书馆项目昨审定3个公示方案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新图书馆项目昨审定3个公示方案

  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山新图书馆项目有了新进展。昨日,我市举行了新图书馆项目设计预选方案汇报会。此前,中标方在原中标方案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8个预选方案。会上,市领导与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城乡规划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审定了3个公示方案,并交由设计方进一步完善;之后再向社会公示征询各方意见,并经过相关专家论证后,由市委、市政府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据了解,中山新图书馆将在原址改建,用地面积约18273㎡ ,建筑面积约56300㎡ ,计划2014年完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茂辉昨日表示,项目将争取在年底前动工,政府资金预算约2.5亿元,超出预算部分拟采用社会捐助的方式筹措。

8个预选方案中选出3个公示方案

  今年2月初,中山新图书馆完成方案设计招标。据相关资料介绍,中山新图书馆将在原址改建,用地范围包括原图书馆以及科学馆等,用地面积约18273㎡ ,建筑面积约56300㎡ ,容积率<2.0,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
  中标方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联合体在原中标方案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8个预选方案。昨天,与会人员要从中选出3个方案作为公示方案。
  根据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主创设计师石林大先生介绍,这8个预选方案可分为5大类,第一类是椭圆方案,造型大体上类似鸟巢,在局面上不同方案之间有调整,比如该类中的一个方案就命名为碗状建筑;第二类是折形方案,即按照功能将整个图书馆分割成几大功能区,形成不同的建筑单体;第三类是中庭方案(外形建筑为方形),其鲜明特点就是图书馆的中央位置设置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中庭;其余两类分别为南侧中庭方案(外形建筑为椭圆形)和抽象体量浮游方案。

“椭圆鸟巢”、“三明治”还是“岭南中庭”?

  昨天的汇报会上,在8个预选方案中,椭圆方案、折形方案和中庭方案作为造型差异较大的三类方案的代表,受到与会人员的热议。
  椭圆方案,外形与鸟巢较为相像,被会上人员认为是与周边环境协调性较好的一个方案。此方案采用单体量的建筑形态,地标性的意义较为突出,立面将采用充满立体感的幕墙。
  折线方案则大致为两栋建筑,建筑形态蜿蜒曲折,架空、平台随处可见。屋顶有较大面积的绿化。由于两栋建筑大致平行,且东西方向有中庭贯通,设计师石林大将其简单地称为“三明治”造型。
  而第三个方案“中庭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代表岭南建筑特色的中庭。由于设置了中庭,从外面看建筑体量大于其他方案。多道天桥飞架于中庭上部,为中庭遮挡日晒的同时,还将中庭空间做出适度分割。
  “图书馆作为中山主要的公共建筑,要有一定的体量,才能显出气势。”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社工委主任邓小兵较为赞同椭圆形方案。
  与会人员、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何俊文也认为,兴中道现有的建筑都不太理想,图书馆可考虑视觉更为独特的形态,而“从视觉效果来看,椭圆方案更好”。不过,同样从视觉效果来看,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卫疆则认为,“如此大的体量有点不合适,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视野较为开阔的位置去整体看它”。
  会上最终审定了椭圆、折形、中庭等3个类别中各一个方案作为公示方案。此3个公示方案将由设计方进行为期20天的深化设计后,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广泛征询市民意见,并组织图书馆专家论证,报市城规委专家论证,最后形成综合意见报市委、市政府,由市委、市政府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年内动工,超预算部分拟吸纳社会捐助
  “8个预选方案的投资估算全部超出预算,超支最多的有7000多万元。”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在对8个预选方案的运营费用进行评估分析时指出,新图书馆项目政府预算资金为25586万元,而8个预选方案中投资估算最高的为32889.26万元,超出预算7303.26万元;投资估算最低的也为31671.97万元,也超出预算6085.97万元。
  “政府预算是2.5亿元,超出的钱要通过社会捐助来解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茂辉说。
  而对于新图书馆的建设进度,陈茂辉承诺:“力争今年年底前动工。”他还说,图书馆就在兴中道这条景观线上,又处在城市的核心位置,是城市的大型文化建筑物,“要把图书馆建成中山的标志性建筑,将它建成代表中山人思想,体现中山人历史,反映中山人文化底蕴的艺术精品”。

相关链接:中山图书馆前身为中山纪念图书馆

  中山市中山图书馆现址于1988年7月动工兴建,1991年7月竣工,同年11月9日正式对读者开放。
  中山图书馆前身中山纪念图书馆建于1935年,由当时的县长杨子毅倡建,后来得到了很多华侨的“捐钱捐书”,于次年落成,并以“中山纪念图书馆”命名。抗日战争时期,中山纪念图书馆曾遭到破坏,很多书籍被烧毁。抗战胜利后,得到多方的支持重建。重建后的中山纪念图书馆图书丰富,读者众多,很多老石岐人对这座中山纪念图书馆有浓厚的感情。
  解放后不久,1950年2月,石岐人民政府接管了图书馆,将其更名为“石岐市人民图书馆”。1955年8月,考虑到原图书馆是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意义,于是把馆名改为“石岐中山图书馆”,上世纪60年代,又改名为“中山县中山图书馆”。
  198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70 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为图书馆亲笔题了馆名,恢复了建馆时的馆名“中山纪念图书馆”。
  1991年,中山纪念图书馆迁址至兴中道的“中山图书馆”,图书馆设有外借书库、文学书库、少儿借阅室、报纸室、期刊室、工具书室及多媒体阅览室等,目前馆藏总量85.35万册。位于西山的中山纪念图书馆旧址,如今已成为中山市佛教协会的办公室。
  将于2014年建成的中山新图书馆定位为大型图书馆,馆藏容量设计为320万册/件(含电子图书),并形成多载体的馆藏体系,预计阅览座位数有2000个,并设置约2300个的信息点,同时配置无线网络接入设备。

来源:中山商报 2012-07-05 记者 江卓文



上一篇: 香港文汇报拟在翠亨新区建中山·文汇国际传媒中心
下一篇: 绿色暑假系列文化活动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