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荷叶五寸荷花娇”——全民修身行动一周年硕果累累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荷叶五寸荷花娇”——全民修身行动一周年硕果累累

  昨日,我市召开第十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暨全民修身行动推进大会。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用这样一番话为全民修身行动周岁“庆生”:“如果说一年前全民修身行动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今天它可以说已经是‘荷叶五寸荷花娇’,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是‘映日荷花别样红’。”薛晓峰表示,希望全市上下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全民修身行动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身修、家齐、市治、一方平”的美好愿景,为我市“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注入崭新活力和强大动力。
  2011 年年9月20日,我市正式启动贯穿“十二五”时期,旨在引导市民修养身心、涵养德性,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修身行动。一年来,全民修身行动以“修身”为根本、以“全民”为主体、以“行动”为着力点,呈现出目不暇接的亮点,孕育着无限活力与生机。从蹒跚学步一路走来,到如今步履稳健、志求高远,全民修身行动以其生动实践,在伟人故里发展史上谱写出又一光辉篇章。

起步篇:科学谋划探索机制 激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内生性动力

  2011年3月,薛晓峰在北京拜会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有关领导时,首次提出中山要通过引导市民“修身”,提升文明素养,以提高整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品位形象。随后,经过三个多月的充分调研、两个多月的全民大讨论,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了公民意识培育行动、城市精神光大行动、优良品德倡导行动、公共文明实践行动、传统文化弘扬行动、幸福能力提升行动、新老中山人融合行动、阳光少年自强行动、和美环境营造行动、领导干部尚德养廉行动等全民修身十项行动。十项行动中共有三十项具体措施,各级各部门针对每一条具体措施制定出实实在在的实施细则,确保其科学性和操作性。市委、市政府明确,全民修身行动将贯穿于“十二五”时期,划分为启动年、普及年、巩固年、深化年、规范年,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作模式。
  在内涵上,坚持传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注重传承 “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又深入挖掘本土香山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如中山人连续举办20多年的“慈善万人行”等具有中山特色的慈善关爱文化,寻求广大市民群众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
  在策略上,坚持政府引导与民间驱动相结合。各级党委政府作为全民修身行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实施“一把手工程”,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健全育人机制、优化人文生态,充分激发参与全民修身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内在驱动力,实现“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
  在推进上,坚持全民参与和干部带头相结合。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倡导“人民要幸福,干部先吃苦;全民齐修身,干部先带头”,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尚德养廉行动,并延续古人“以吏为师”的传统,要求新时期的干部也要承担起教化一方的责任,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的内涵、新的要求。
  在手段上,坚持软环境和硬措施相结合。一方面通过评选“修身模范”以及各种媒体宣传,大力营造鼓励修身、赞扬修身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出台硬措施,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别、分层面、分阶段协调推进。
  在保障上,坚持内省自律和制度规约相结合。在以单位、团体、个人内省自律为前提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明确各级政府将全民修身行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测评办法、严格对破坏文明行为的执法等,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导功能,既促使各单位积极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又促进社会成员养成良好的德性和行为习惯。

实践篇:多管齐下各方联动 形成百花齐放、全民认同的浓厚氛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对于全民修身而言,起步伊始眼前就是一条开阔大道,因为这是一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很快就在全市上下形成高度共识。
  一年来,各部门、各镇区按照“一镇一特色、一岗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一年一跨越”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了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的修身行动。如市纪委、市委组织部针对全民修身干部先行,率先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领导干部尚德养廉行动,并以此作为党校必修课。食品药品监督系统、工商系统、消费者协会、餐饮业协会等组建诚信联盟,通过修身促进监管方式创新和行业诚信建设。市文明办全力推动 “文明餐桌行动”,东区开展寻找“文明哥”活动,石岐区推出修身“和和”、“美美”形象大使。市教育系统在去年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学生”行动,努力让雷锋同志永久“落户”,形成“人人学雷锋,全民齐修身”的浓厚氛围。
  中山日报、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网开设专栏、专题,社科联、文联、党校等社会各界组织编写了《文艺与修身》、《修身小故事》等修身读本。与电信企业创办手机短信修身日报;为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印发 《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本》,面向市民征集修身格言,收到市民原创与推荐的修身格言70多万条。中山网、移动、电信等部门面向全市市民征集修身格言2万多条,市民转发量超过1100万次。把修身与开展志愿服务行动结合起来,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2万人,引导市民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统一。
  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修身行动中来了。全民修身行动启动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通过“修身一条街”、“修身墙”、“修身长廊”、“家庭教育大讲堂”、“我爱我家、和美家庭幸福秀”、“孙中山精神与全民修身”城市论坛、“学雷锋、齐修身、做好人”主题活动、公益电影展播、公益艺术讲座、免费文艺课堂、晚会、摄影艺术展等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形式,借助“以文化人”这一最便捷、成本最低的途径,让更多的群众体验到修身的好处。

展望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自发能动力促成修身长效机制

  出台《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测评体系》、开发全民修身积分卡、构建修身学堂立体网……可以想见,中山全民修身行动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亮点。但这些都只是路径而不是目的——只有当每一个人自发自觉、时刻修身而 “浑然不觉”,全民修身才算实现了终极意义。
  诚如薛晓峰所言,修身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形成的系统推动力;二是政府创造有利条件和载体,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的环境带动力;三是基于全民修身让每个人从中收获人生幸福和快乐,由群众内心自发形成的修身能动力。这三种力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中个人的能动力是最持久、最有效的。
  为了实现这一点,下一步中山将紧扣群众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引导全体新老中山人共参与、齐行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想做、我能做”,努力实现修身主体的全覆盖。注重以全面提升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为目标,大力推广既有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丰富全民修身的载体和内容,促使全体市民的修身时间进一步经常化,做到“日三省吾身”且一年365天永不间断,力争“日日有行动、月月有提升、年年有突破”。

推进篇:虚功实做内修外化 夯实社会和谐善治的人文基础

  然而,作为一项具有时代意义、开全国先河的试点行动,全民修身不能仅止于有形的“器”的层面,而应该总结规律,直抵事物本源,逐步上升为“道”的层面。强调虚功实做、内修外化,进而夯实社会和谐善治的人文基础,就是中山全民修身追求“道”的路径选择。
  以“行动”为落脚点,将修身融入建设文化强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全过程,让修身转化为人人身体力行、个个可见可感的实际行动。创造性地开展“全民修身绿化月”活动,突出修身、树木、创文明的核心内涵,以“树语”寄托美好的希望,以植树升华人们的思想。提出“树木”也是“树人”的理念,去年新投入绿化建设的11亿资金中,有6成来自社会,市民争相认养捐种,“合家欢林”、“亲子林”、“定情林”、“及第木”,形成中山人精神文明一道亮丽的新风景线。
  以修身学堂为平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开展宣讲活动3500多场次,引导市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截至8月初修身学堂已设立600多间,全市共有8个镇区试点建设机关修身学堂、居民(村民)修身学堂、企业修身学堂、学校修身学堂、新中山人修身学堂、服务业修身学堂等六大类“修身学堂”。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活动中,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如肝癌晚期依然强忍剧痛坚守岗位,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人民好警察麦振伟;大涌镇三位村民勇救落水儿童“小鑫鑫”;刑满释放人员见义勇为抓小偷等一系列感人事迹。这些典型事例通过“修身学堂”广泛传播,促使优秀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社会风气日趋向上向善,好人办好事蔚然成风,学堂成为弘扬真善美,培养现代公民美德的重要场所。
  以修身实效为依归,修身成果普惠民生。市公安局开展了“齐修身、励警志”活动,5000多位民警参与“五进五建”爱民实践,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实施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成效明显:交通违章明显减少,行人和非机动车遵章率达到95%以上,比开展活动前提高了15 个百分点。卫生系统开展“大医精诚齐修身”,推进医德经典传诵工程、医德模范推广工程等,探索系统建立医疗纠纷综合处理机制,首创全国“无医闹”城市模式,医患关系日渐融洽。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杨彦华、郭锦润

 



上一篇: 中国社会科学报聚焦中山社科工作 专门报道中山社科联“走转改”经验
下一篇: 中山举行全民修身行动推进大会:“虚功实做”以文化人促进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