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空中花园不仅代表对古巴比伦奇迹的无限向往,还意味着自己对周遭的一份坚守,我希望通过微博给身边的年轻人传递一份监督的职责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一条条直击现场的民生报料,一个个探寻古迹的沉重脚印,一张张分享香山奇景的新鲜热图,网友@ 最后的空中花园用自己的微博记录着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着那些被人遗忘的人和事……
关注民生 热点报料
早在2010年9月,网友@ 最后的空中花园就曾因积极向本报反映各类社会民生问题,而获得2000元的月度报料奖励。作为一名长期坚守在一线的热线报料人,他常常将身边发生的民生线索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传递给大家。摇摇欲坠的路旁线杆,饱受伤害的街边直饮水机,填满垃圾的沙溪古井……网友@ 最后的空中花园把周围的不文明现象都一一记录下来,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的同时,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看着坑坑洼洼的道路被修复一新,摇摇欲坠的线杆被重新扶正,填满垃圾的古井被人清理保护……网友@ 最后的空中花园也在微博上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认可、喜悦和责任感,还慢慢结识了不少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微博好友。
“工作之余,我就乘坐巴士在各个街道穿行,边走边看,带着自己的兴趣发掘一些和民生、历史文化相关的故事,一路走来有种自得其乐的感觉。”通过方便快捷的微博传递自己搜寻的第一手信息,再把这些感触和周围的人们分享,在他眼里,“微博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探寻古迹 追忆历史
在 “寻找中山有趣的街道名”、“那些老门牌的故事”、“走访蚝壳墙”等一系列微博中,网友@ 最后的空中花园探寻着那一处处被人遗忘的角落,而这些角落的背后至今仍有充满历史色彩的有趣故事。
“刘家巷1号,民居的一面院墙是用蚝壳所砌!在现代人眼中,蚝壳为墙十分稀奇。而古代的人们就地取材,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不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可历经百年风雨!”真切的现场图片,搭配通俗易懂的历史介绍,探寻历史的脚步就此开始。
“像那些雄伟、漂亮的骑楼,一条人才辈出的教师小巷,都是充满故事的,我自己特别喜爱探寻这些民间古迹,也希望身边的年轻人不要把它们遗忘。”网友@ 最后的空中花园表示,在他走访的过程里,沙溪龙聚环刘家巷、龙瑞刘氏祠堂,西区长洲黄氏大宗祠,石岐区黄家巷、龙母庙街,还有三乡雍陌的郑氏祠堂……都还可见饱经风霜的蚝壳墙,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还见证了一段特别的建筑历史。而在这些有趣的故事背后,无不诉说着香山古城的风土人情。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