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网友“@ 茶渣有木味”发微博称,其周末到紧邻金钟水库的古香林寺旧址游玩,发现有某家具公司在搞集体活动,留下一地胶瓶纸巾。昨日,记者前往古香林寺探访,却发现寺庙旧址一带已被打扫干净。原来,五六年前,近10位市民组成志愿服务队,成为古香林寺的义务守护人,一直在山林搬砖、清洁、修路。
除了这群志愿者,记者了解到,自从金钟水库绿道开放后,古香林寺旧址也成为诸多市民周末登山的好去处,高峰期一日有上百人前往。而自从2010年市规划局公示《中山市古香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后,其规划和建设一直无下文。不少市民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表示,随着金钟水库绿道的开放,古香林片区的规划和建设应该适时适度重新启动。
古香林寺旧址位于中山市城区南侧约4公里处,新安村后,紧邻金钟水库。据相关文献记载,古香林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因此中山古有“先有香林,后有香山”的说法,如今原址仍存断壁残垣的古香林寺旧址。
走访:上山搬红砖沿途有木牌提醒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从金钟水库绿道2号门岗位置,经保安指路,转入了前往古香林寺旧址的小路。凹凸不平的路边,堆着一大堆红砖,上面有一块木板,上面写着一行字。“此砖头乃古香林寺庙专用,请不要随意取走。”再往前走几步,记者又发现一行字:“上山请带添福添财砖,功德无量。”
一位陈姓护林员告诉记者,这些是一帮古香林寺的志愿者购买的。“由于砖头较多,人手不够,就堆放在山下,有人上山游玩时,看到这块木板,可随手帮忙搬砖头。”
沿着山边的小路往前走,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是高低不一致的台阶。台阶面写着“古香林寺”字样,落款为志愿者。“这是志愿者们修的小路,方便游人上下山。”陈先生告诉记者。
自发组建服务队每周一次志愿打扫活动
半个小时左右,记者一行来到古香林寺旧址。几名善男信女正在忙碌,一名60岁开外的老人家正在打扫卫生,一辆铁皮车上装满了枯叶和一些塑料瓶子,旧址的平台附近,整体较为干净整洁。
询问得知,原来,老者名为权叔,是古香林寺志愿者之一。“五六年前开始来这里帮忙了,大家都说我们是‘傻佬’。”权叔说,作为一名中山人,自小就知道古香林寺庙。而几年前一次来这里之后,他与几名志同道合者合力,决心靠一己之力修复古香林寺庙。近年来,他们自筹资金锄草、修路、种树,还购买了一批红砖,打算在旧址旁的空地搭建一个简陋厕所。“每天都有市民来这里游玩,特别是周末,游人络绎不绝。”40岁的郭先生,也是志愿者之一。郭先生做水电工工作,他成为权叔的好帮手。
希望政府适度开发古香林
对这些热心志愿者的做法,登山爱好者李先生认为是做好事、做善事,不过他也认为,“这些志愿者毕竟财力和精力有限,修的路和路标还相对粗糙,与这里的原始风貌不大相称。”
“这是中山的风水宝地,是历史最悠久、传说最多、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方,可惜,这样一块宝地如今还被淹没在荒草中。”登山爱好者李先生称,随着金钟绿道的开发,古香林寺片区重新规划和建设时机已经比较成熟,可以适度开发,增设一些公共设施。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市民都提到“适度开发”的理念,“比如可以保持旧址现有风貌,如若重建最好另选他址。”志愿者郭先生称,政府只需做好一些公共设施的配套,比如把路修宽点,增加一些垃圾桶,增设道路指示牌,在原址增加一些桌椅石凳,供游客休憩,建洗手间等。
政协委员建议规划建设古香林郊野公园
上周,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上,也有一些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提到开发古香林的建议。
其中,周礼坤建议将五桂山打造为中山的风景名胜区,借鉴香港经验,建设郊野公园,并制订《郊野公园条例》,保护和发展郊区,使市民获得更多的康乐设施和休闲场所,例如重新启动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规划建设。
最新进展:市领导考察调研时表示适时启动修复古香林寺
10月23日,市领导到紧邻金钟水库的古香林寺旧址考察调研时表示,古香林寺在历史上是著名的佛教禅宗道场和文化旅游胜地,也是一处有革命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要求做好前期筹备工作,为适时启动古香林寺修复工作积极创造条件。
据悉,根据中山市城乡规划局此前公示的《中山市古香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片区将按“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打造成珠三角旅游度假胜地。
根据规划,古香林片区以金钟水库为中心,西起东环路,北起南外环路,东、南至五桂山区域的规划范围内,在古香林寺(原址)规划建设宗教观光区,金钟水库沿岸规划建设环湖游览区、湿地公园区和生态公园区,此外还有生态保育区及户外运动区。
市民声音
李先生(登山爱好者):政府应慎重考虑如何开发古香林片区,如何让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景区,同时也是市民休闲旅游的郊野公园。
黄小姐(游客):希望政府能够介入,比如像南朗的云梯山,道路修的很漂亮。
“感觉情牵”(网友):这里坐落着中山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香林寺旧址,不知几时可重修?
来源:中山商报 记者:李玮玮、谢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