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走出的高级将领<br>孙中山卫士、国民革命军军长、陆军中将方日英侧记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小巷深处走出的高级将领<br>孙中山卫士、国民革命军军长、陆军中将方日英侧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 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熊熊燃烧,华夏大地血雨腥风、哀鸿遍野,然而,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自此,中华民族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了永恒。
  乱世出英雄,战争时期涌现出的将才灿若星辰,而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挺身而出为国效力的英才。在沙溪镇的大同村(今属濠涌行政村),曾走出过一位民国高级将领方日英,伴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亲临前线英勇赴战,并取得了胜利。近日,记者走进大同村,寻访了这位英雄的出生故地,并探访了其堂侄子、侄孙。
◆少年勤奋英武受父亲启发走向革命
  经过曲径通幽的小巷,记者在方日英侄孙方乐耿的带领下,兜兜转转才抵达方日英出生成长的故地。这位民国高级将领的故居所在地甚为偏僻,它并没有一般人想象得那般恢宏,甚至于早在数十年前已被拆除,如今遗留于世的只有几堵老旧的围墙以及一方狭窄修长的屋地。
  方日英字厚明,清光绪十九年(1894年)出身于农民家庭,后从军,任孙中山卫士。1922年6 月陈炯明叛变革命时,参加保卫总统府的战斗,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后被保送至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这在濠涌村奉为佳话。
  村里的老人向记者介绍,方日英的父亲名叫方王牛,早年曾往加拿大谋生,后因水土不服转往美国。可是,他在美国却受到了种族歧视和排斥,于是回乡务农。方日英自小勤奋好学,喜欢舞刀弄枪。据其侄孙方乐耿回忆,小时候,他曾经看见家中存放着方日英留下的一把长约七八十厘米的关刀。方日英从小就非常懂事,帮父亲耕种,以维持家计。他从父亲日常讲述在异国遭受欺侮的往事中深深感到,国弱民穷都是清朝政府腐败所致,油然产生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年纪稍长时,他便毅然投奔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而去。
◆亲临抗战前线长沙会战三挫日军
  1922年6月陈炯明下令炮轰观音山(今越秀山)总统府。方日英参加了保卫总统府的战斗。孙中山脱险后,对他赏识有加。1924年,方日英被保送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在步科及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毕业后,他先后任陆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军职,曾参加东征、北伐等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方日英先后任第十四师旅长、第四十师师长、第八十六军中将军长,隶属于国民党第九战区薛岳部,驻守湖南省。为了保护贯通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平汉、粤汉铁路,方日英率领八十六军奋勇抗击日寇。为保卫粤汉线上的重镇湖南省省会长沙,他亲临前线,参与指挥了震惊世界的长沙三次大会战。
  广州和武汉相继失守后,湖南便成了日本侵略者进攻的主要目标。日军曾企图两次攻占长沙,但均未得逞。1941年12月23日,日军第三次对长沙发动进攻,企图歼灭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占领长沙。方日英等将领总结了前两次会战的经验,又利用湘北复杂的地形,诱敌深入,适时反击,使日军伤亡较重,补给困难,被迫撤退。
  今年83岁的方畅谦是方日英的堂侄子,在他十多岁的时候,曾跟方日英去过湖南长沙谋生。他回忆,当时很多乡亲也随军而来,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印象中,他的大叔方日英总是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身材魁梧,一身戎装,仪表堂堂。每逢大家围着桌子吃饭时,大叔总会语重心长地教导下属,做人做事要堂堂正正。
  抗战胜利后,1946年方日英率军驻江西南昌,旋调南京,任中央训练团总队长。1949年调任广东省保安第二师师长,驻广东肇庆、四邑。
◆凯旋返乡探亲留下点滴珍贵回忆
  方日英戎马一生,自13岁离开家乡从军后就很少返回家乡。村里的老人至今还依稀记得他仅有的几次回乡探亲的情景。
  方旭儒老人回忆,在他十多二十岁时,那时还没有风扇,夏天的夜晚闷热难耐,村民都习惯坐在庭院里一边摇着蒲葵扇纳凉,一边谈天说地。那些年,他常常去方日英家串门,大厅里那个酸枝木的相架尤其引人注目。相框里是孙中山的相片,还有一份《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一字一句赫然在目。大家常提起,这个相框是方日英回乡探亲时带回来的。
  抗战胜利后,作为早年追随孙中山,致力参加东征、北伐,后又参与了抗日等战争的功臣,方日英回乡时得到了众人的景仰。乡亲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还在申明亭乡校举行公宴。方畅谦老人对牌楼上 “热烈欢迎方日英军长回乡”几个大字依然历历在目。方炳胜老人回忆,以前,村里的广济堂挂着一个偌大的相框,里面的照片就是方日英军长凯旋回乡时在方氏大宗祠门口拍摄的。照片里的方日英一脸英气,双手扶着一把齐腰高的指挥剑,威风凛凛。
  方日英晚年侨居美国,1967年病逝于美国,终年73岁。他的遗孀刘倩华是沙溪谿角村人,生育一独子名桂繁,是美国一名建筑设计师。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方乐耿打开信封,翻出了一张方日英的黑白照片给记者看,据说是方桂繁2013年8月从美国寄给他的。如今,远隔重洋的他们依然沿用传统的通信方式——信件,维系着脉脉亲情。
来源:中山日报 2015-09-05 作者:方嘉雯


上一篇: 中山美术作品在澳大利亚展出
下一篇: “绿色暑假缤纷文化”活动圆满结束<br>全市50万学生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