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之百态 恰如人生——走进张玉廉“瓶民”艺术作品展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瓶之百态 恰如人生——走进张玉廉“瓶民”艺术作品展

  在玻璃牛奶瓶上,手拿95分试卷的小孩满脸笑容;在红酒瓶上的爸爸,高大威猛、神情严肃,西装领带、公文包、不离手的手机,让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男主人形象跃然“瓶上”……这是正在假日广场展出的张玉廉《瓶民》艺术作品展中,对《一家人》这组作品中父子形象的刻画。
  这场《瓶民》展中,“跨界”设计师张玉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瓶子,刻画古今中外、南北东西各种人物形象。每一个“瓶民”形象,都拘限于自己的一“瓶”世界之中,犹如现实中受各种束缚的我们。
  瓶之百态 恰如人生
  此次展出的“瓶民”作品,全部是张玉廉近几年才创作的。据他介绍,其平时本身喜欢随手作画,在湖南正山国际设计艺术学院任客座教授期间,学生在课堂上“以瓶作画”,让其获得灵感。不过学生们只是给瓶刷上不同颜色的油漆,张玉廉却开始思考能否将瓶身作为画布,创作更多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
  在《瓶民》展现场,我们还可以看到张玉廉创作初期的作品——将瓶身用颜料涂成纯白色,再在上面作画。早期作品,人物多以平面漫画形式出现。在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张玉廉从形状各异的瓶子中,看到了不同的人物、故事,于是“瓶民”系列创作开始走向立体化。
  “除了形状不同,瓶子都有瓶颈。用瓶子比喻人的话,这就象征着现实对人的规范。”为了更加贴切“瓶民”主题,张玉廉只用“有故事”的瓶子创作——如在外省和朋友喝酒,那场聊天记忆深刻,瓶子便被带回中山创作。因为这只瓶子“化身成人”,当初的记忆又更加深刻。
  高矮胖瘦 映射“平民”
  “‘瓶民’者,瓶中之民也。小小瓶子,一方世界。
  帝皇将相、士农工商、男女老幼、尊卑富贫,乃至仙佛鬼神,抑或飞禽走兽……凡古往今来芸芸众生,尽皆瓶中圆融世界之‘一民’尔,平等无碍。”站在《瓶民》展现场,张玉廉说,他想通过这些小小的瓶子,去装载人们的现实和梦想,容纳他们的喜怒哀乐,传达他们在世间的爱恨情仇。
  展览上,这些“化身为人”的“瓶民”,或西装革履,或裙裾飘飘;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形态威严。酒瓶、油瓶、奶瓶、醋瓶、香水瓶,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成为万千世界的一个个缩影。作品《一家人》,爸爸高大威猛、神情严肃,画于红酒瓶上;孩子活波可爱,画于矮小的牛奶瓶上;妈妈前卫时尚,画于稍矮于爸爸的玻璃瓶上;爷爷慈眉善目,画于大肚子白酒瓶上;奶奶手端热菜,画于调料瓶上。“这《一家人》并非指向具体的人,而是对中产阶级这一类家庭的刻画。”张玉廉介绍说,人物画于不同的瓶身上,实际上也代表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状态。
  作品《一团和气》,灵感来自于传统年画“一团和气”。年画形象中,扎着两只发髻的老人,手持“一团和气”卷轴,和颜悦色。因为偶然得到一个椭圆形酒瓶,张玉廉创作了现代版《一团和气》。身穿红色上衣、蓝色裤子的中年男人,一手“点赞”、一手“OK”。这个“瓶民”人物,没有嘴也没有眼睛。张玉廉用这件作品,来映射现代职场中“一团和气”却“虚伪”的人际交往关系。
  “瓶”观世界 感悟人生
  在张玉廉的作品中,每一个“瓶民”形象,都拘限在自己的小小瓶子的一方世界之中。犹如现实中我们都有着各自的束缚,受到身体、知识、金钱、权力、地位、道理伦理等等的局限。“创意的瓶子会说话,本系列作品意在让世界走进我们的内心,用独到的视角去启发观者感悟人生百态、世间万象。”在创作过程中,张玉廉自身,也有新的感悟。
  《瓶民》展览共有数十个“瓶民”形象,其中有一件以破碎的形象出现,这件作品叫做《无偿》。这件作品上,一名带着眼镜、嘴角上扬的中年男人,正惬意地看着报纸。今年4月15日,张玉廉在完成创作之后,举起手机给这件作品拍照。但因为衣袖不小心碰到,瓶子摔倒在地上,上半部分摔成碎片。原本很沮丧的张玉廉,却在其中看到了另外的意义:“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不会总一帆风顺。意外、疾病的到来,会打破正常的生活轨迹。”
  于是,张玉廉搜集好碎片,将这件作品取名《无偿》参与展出。
  
来源:中山日报  2018-07-21
 


上一篇: 2018全国《荷花颂》诗词楹联大赛启动
下一篇: 中山孩子们走进阿卡贝拉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