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是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独特的区位条件,使它孕育出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近代思想家,这其中便包括著名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和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近年来,有关孙中山和郑观应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山、澳门两地频繁开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澳门中山青年商会与中山市文学艺术界及社会科学界合作,和孙中山研究会共同出版发行了《孙中山及其影响的人和事》系列丛书。昨日,该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孙中山的故事》在澳门正式发行。
《孙中山的故事》为澳门“庆生”
近年来,中山与香港、澳门等在孙中山文化研究方面互动频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并明确“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大湾区内的城市与孙中山皆有历史渊源。而早在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类似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构想。
“及予毕业之后,悬壶于澳门、羊城两地以问世,而实则为革命运动之开始也。”按照孙中山在《建国方略》第八章《有志竟成》中所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萌芽及其一生事业的起点就在澳门。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的故居如今同样是澳门闻名遐迩的孙中山纪念地。
源于上述历史背景,中山和澳门的当地人对孙中山的故事都有一份亲切感。
孙中山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郭昉凌介绍,早前,澳门中山青年商会与孙中山研究会便签署了合作协议,携手弘扬孙中山文化。2019年,澳门中山青年商会与中山市文学艺术界及社会科学界合作,与孙中山研究会共同出版发行《孙中山及其影响的人和事》系列丛书。
昨日,该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孙中山的故事》在澳门正式发售,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献礼之作。它由郭昉凌和原中山市作家协会主席、退休后定居澳门的刘居上共同编写。
“全书共11万字,历时近6个月制作完成。”郭昉凌介绍,《孙中山及其影响的人和事》系列丛书作为中国历史教材的补充与深化,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精心打造的优质国情绘本。
“澳门是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故乡,1892年7月,孙中山以优异成绩在香港西医学院毕业后,于同年9月前往澳门镜湖医院行医。期间,他在这里认识了著名的政论家郑观应先生,共商救国之道,并从这里出发,前往京津上书李鸿章。”在《孙中山的故事》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段段孙中山的成长故事及他和澳门的渊源。
“本出版物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朝气蓬勃的中山,相信可让青少年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山的深厚历史与灿烂文化。”澳门中山青年商会会长梁健殷在本书序言中写道。
两地合作弥补“郑观应”研究空白
除了孙中山,与中山、澳门两地联系密切的还有被称为“澳门之子”的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郑观应。
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秘书长梁凤梅介绍,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与多个澳门近现代史研究社团联系密切,双方成员时有论文研讨、实地考察的交流。中山与澳门曾同属香山,关系密切,中山有郑观应故居(秀峰书塾)、澳门有郑家大屋等文化遗存。截至2018年,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共有会员50多人,澳门会员2人。2016至2018年间,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与澳门近代文学学会等澳门本土学会开展了5次关于郑观应的学术研究交流会,期间曾发表《郑观应家训的价值》《郑观应丛考》两部作品。该研讨会已成为中珠澳三地文化合作、强化大香山区域人文交流的重要举措。
“郑观应号称‘澳门之子’,澳门本土的著名历史人物不多,郑家大屋是澳门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可见郑观应之于澳门,有如孙中山之于中山市。澳门学者在郑观应的家庭背景及对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可弥补内地研究资料的不足,例如,澳门近代文学学会理事长梁金玉就曾做过郑观应家训研究。”梁凤梅介绍说。
来源:中山日报 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