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非遗真功夫”之沙涌马家枪身如轻风随云,手似青蛇渡水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中山非遗真功夫”之沙涌马家枪身如轻风随云,手似青蛇渡水

  近日,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作为传播和传承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文化已成为我市一大文化特色。今年12月,中山再添21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传承薪火旺盛。
  作为“中山非遗”融媒体系列报道的重要内容,即日起,本报将为你带来中山版贺岁大片“中山非遗真功夫”。让我们一起为中山非遗喝彩,为文化兴城聚力。
 
  “蛇矛丈八枪,横挑马上将。”
 
  伴随着粤剧《夜战马超》中的一段配乐,沙涌马家枪演示开来。
 
  2018年,中山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南区沙涌马家枪与民众扒禾桶、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广东传统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一同入选。不久前,43岁的沙涌马家枪第五代传人马钰泉正式成为中山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4岁开始习武,其父亲马演南是中山市武术协会武术队创始人之一,也是沙涌马家枪第四代传人。
 
  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南区沙涌始终活跃着一批“马家军”。目前,跟着马钰泉学习枪法的学员已有2000余人,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申遗资料显示,沙涌马家枪还有结合马家军作战形成的阵法,如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九宫八卦阵、十面埋伏阵等。可惜,受条件所限,我们的视频未能将其逐一呈现。在他们训练的晚上,学员们随枪起落的呐喊声,马师傅枪扫千军的英雄气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沙涌马家枪的非遗传承基地现设在沙涌华侨医院旧址,它的前身,是沙涌著名华侨马永灿当年为纪念父亲所造的恩重纪念堂。马永灿是马应彪的堂兄,是先施百货当年的重要股东之一。
 
  说回《沙涌马家枪》开头的配乐《夜战马超》,如果单听音频,又对粤剧缺乏了解,你绝对猜不到这激越昂扬、粗豪奔放的歌声,出自女演员之口。这是粤剧中的“大喉”。
 
  专业人士告诉我们,女演员唱大喉须下苦功。初学者要用高低调子不停地练习发声和运气,经多年的苦练,嗓音才能“有堂有沙”。“堂”即浑厚,指声线响亮而不散,富有韵味,粗壮且悦耳。“沙”则是指声线中微带点嘶声,但绝不是嘶哑,以表现所演绎人物的激昂情绪。
 
  以《夜战马超》为例,随便在网上一搜,张飞和马超的角色,不是由梁玉嵘和王惠兰演绎,就是白燕飞和郑霭玉搭档。更早的演员还有白燕飞的外婆白燕仔等。有“大喉领袖”美誉的熊飞影,更是先后演绎过张飞、关羽、曹操、赵子龙、武松等角色。
 
  女儿身亦能唱出霸气腔,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沙涌马家枪何尝不是如此?它的第六代传承人是马钰泉的两位女儿,马靖容与马靖棋。正值豆蔻年华的她们,已能将枪耍得红缨翻飞,英姿飒爽。
 
  【非遗名称】
 
  沙涌马家枪
 
  【历史渊源】
 
  “马家枪”一名首见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是传统枪法体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据传,沙涌马家枪由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创,为马氏后裔代代相传,并广泛流传于岭南及巴蜀一带。
 
  【招式特点】
 
  以棍法为皮肉,以枪法为神骨。
 
  身如轻风随云,手似青蛇渡水。
 
  【动作要领】
 
  枪身长而重,枪腰刚劲有力,枪头轻巧;
 
  动作紧密迅速,重点在于手法的运动。
 
来源:中山日报  2022-01-04


上一篇: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举办“中山市古村落文化展”
下一篇: 本土创作者陈越安以动漫形式“传递”城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