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坐落在南四环附近一个小院里。这个国家级“文物医院”除保护修复国博文物外,每年还要为全国各类机构提供大量文物修复、复制等协助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摸索,国博文保院形成了独特的文物修复经验。尤其在金属器物修复方面,如后母戊鼎之类国之重器保护修复,成为经典案例。日前,新京报记者前去探秘。
新京报讯 记者日前从国家博物馆文保院获悉,“80后”文物修复师已成文物修复主力军。国博文保院目前有40人左右,绝大部分都是文物修复师,有的精于分析,有的善于修复,每个人都有绝活。
据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副院长周靖程介绍,目前文保院下设6个研究所,包括环境监测研究所、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器物修复研究所、书画文献修复研究所、油画修复研究所,基本涵盖文物保护、修复主要领域。
文保院要为国家博物馆143万件文物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还要为全国文保行业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和协助修复。
传统师承制模式在文保院得到延续,新员工入职后由师傅手把手教,磨炼三年,经过评审出具报告,才能正式出师,独立承担修复任务。
1950年,革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筹备处成立时,设立了文物复制机构。上世纪60年代,科技开始进入文物保护领域,革命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保护实验室,后来演变成文物科技保护部。2018年,在内部机构改革中,国博文物科技保护部与艺术品鉴定中心科技检测室合并,成为如今的国家博物馆文保院。
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坐落在南四环附近一个小院里。这个国家级“文物医院”除保护修复国博文物外,每年还要为全国各类机构提供大量文物修复、复制等协助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摸索,国博文保院形成了独特的文物修复经验。尤其在金属器物修复方面,如后母戊鼎之类国之重器保护修复,成为经典案例。日前,新京报记者前去探秘。
新京报讯 记者日前从国家博物馆文保院获悉,“80后”文物修复师已成文物修复主力军。国博文保院目前有40人左右,绝大部分都是文物修复师,有的精于分析,有的善于修复,每个人都有绝活。
据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副院长周靖程介绍,目前文保院下设6个研究所,包括环境监测研究所、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器物修复研究所、书画文献修复研究所、油画修复研究所,基本涵盖文物保护、修复主要领域。
文保院要为国家博物馆143万件文物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还要为全国文保行业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和协助修复。
传统师承制模式在文保院得到延续,新员工入职后由师傅手把手教,磨炼三年,经过评审出具报告,才能正式出师,独立承担修复任务。
1950年,革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筹备处成立时,设立了文物复制机构。上世纪60年代,科技开始进入文物保护领域,革命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保护实验室,后来演变成文物科技保护部。2018年,在内部机构改革中,国博文物科技保护部与艺术品鉴定中心科技检测室合并,成为如今的国家博物馆文保院。
揭秘3
油画病害检查不能只靠肉眼看
国博去年专门成立了油画修复研究所。中国油画只有近百年历史,油画修复行业还不成熟。研究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需要特别谨慎小心,“走一步,问三步”,研究所负责人赵丹丹说。
国博藏有400多幅油画,大多是中国画,也有部分来自苏联等国的国礼油画。油画修复保护第一步也是“体检”。为了不损害藏品,要利用仪器检测分析。
赵丹丹介绍,检测成分首先是为了检查病害,其次也有助于文物研究,对材质、工艺等有更深入的认识。她拿出两个从同一幅画取出的红色颜料样本,肉眼看上去颜色一样,但检测结果不同。她分析,这幅画在完成以后经过修改。检测结果让我们对藏品历史有了更多认识。
目前,油画修复最困难的是国内经验不足。赵丹丹说,中国油画不仅历史短,而且与国外的材料、工艺等都有区别,很多经验无法复制过来。
揭秘4
临摹圣手是位“80后”书法才女
复制藏品是国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用途包括为珍贵文物作备份,作为文物“替身”向外借展,回馈捐赠者及家属等。
3日下午,文保院一间屋子里,吕雪菲沉浸在一幅山水临摹中。她书法科班出身,最主要的工作是临摹复制书法作品。
书法专业硕士毕业后,吕雪菲就来到国博文保院。至今8年,她复制了大约280余件藏品,大部分为书法、手迹类,也有少量绘画。
书法传统临摹使用双钩法,但吕雪菲的师傅不提倡,因为“双钩”的字死板,墨色一样黑。师徒俩都直接写,然后修整。这样对下笔功力要求更高。
毛笔书法藏品只是一部分,吕雪菲复制的书法手迹五花八门,有胡适《科学概论》讲义手稿(钢笔)、周恩来亲笔起草的亚非会议补充发言稿(铅笔)……
吕雪菲介绍,每一种载体、介质特性不同,没有通用的办法,只能想各种方法解决面临的复制问题。
来源:新京报 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