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锡宗

Home > 翠亨村 > 历史名人

杨锡宗

 

杨锡宗,字礼绍,是翠亨村首富杨启文第十子,曾就读于广州岭南中学及北京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1918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建筑科学士。

杨锡宗是岭南乃至中国最早接受正规西方建筑学教育并回国服务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生涯见证了岭南建筑的近代化发展。杨锡宗的代表性建筑设计包括广州中央公园(现广州人民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墓园规划、广州中山大学石牌新校园总体规划和第一期工程项目的设计、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广州银行华侨新村、嘉南堂、南华楼等。他还曾担任福建漳州市政建设总工程师,全权从事规划;又以顾问形式与汕头市政府合作编制了《汕头市政计划举要》这一部颇具战略眼光的具有城市发展总体纲要性质的市政总体规划,其中保税区、工业区和金融区的分区概念直到现在还是工商业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分区手段。杨锡宗擅长设计及绘画建筑图则,据说“每出一则,勾心斗角,立意必新,悬之国门,高下共赏,世人得其一纸,无不乐奉千金以为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葬事筹备处决定向全世界的建筑师和美术家有奖征集陵墓设计图案,并制定《陵墓建筑悬奖征求图案条例》,要求陵墓设计必须“采用中国古式而含有特殊与纪念之性质者,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杨锡宗参加了这次国际竞标,他在《关于孙中山陵墓计划说明书》中总结说:“总言之,就全部论,计画者刻意求集合中国古代建筑之分子,已成一美丽和一之总体,不特可供纪念,同时关于此项建筑之近代需要,皆能有适当之应付。”最后在国内外应征的40余份设计方案中,杨锡宗的设计获得第三名。评判者之一的凌鸿勋认为杨锡宗的设计“美术方面甚佳,颇合陵墓庄严之意义,独惜与背山形势不称,且过于宏伟,非规定建筑费之所许”。而获得第一名者同是留美归来的吕彦直。

1926年1月,广州国民政府在《广州民国日报》悬赏征求“中国国民党总理孙先生纪念碑图案”,杨锡宗参加了这次竞标,并获得了第一名,但可惜杨锡宗获首奖的设计最后只存在于图纸之上。因为两周之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建筑中山纪念堂委员会”,决定在粤秀山山顶建筑纪念碑,在山麓增建纪念堂,形成“前堂后碑”的纪念建筑格局,并重新在报上刊登《悬赏征求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及纪念碑图案》。杨锡宗也参加了这次设计竞选,在应征的26份设计中,再次败于吕彦直之下,获得第二名。1929年,杨锡宗担任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委员及管理委员会总干事。

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其墓园规划也出自杨锡宗手笔,研究者认为“杨锡宗很好地把握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发理想——民族、民权、民生(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平和叙事般的手法铺陈展开,没有突变,没有刻意的高潮起伏,空间气氛静谧而祥和”。而杨锡宗的另一项设计广州石牌中山大学新校园总体规划和第一期工程项目则“以钟型平面构图强调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训,并在意象概念上暗示中山大学的历史渊源”。

杨锡宗在折衷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形式的建筑风格中都作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有建筑史家高度评价说“在岭南建筑的近代化历程中,尤其是辛亥革命后,本土华人建筑师以其所学服务于地方,为岭南近代建筑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者,首推杨锡宗”。



上一篇: 陆灿
下一篇: 杨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