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故里盛开文明之花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伟人故里盛开文明之花

    中山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令全市上下欢欣鼓舞、信心倍增。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央文明委颁发的最高荣誉,是对一个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综合考核评价,涵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对城市发展水平、文明素质、开放程度、和谐水平的一种肯定。我市的南头镇、沙溪镇荣获第二批"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中山供电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黄圃镇、坦洲镇、古镇镇古一村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东区办事处、中山纪念中学、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正是这些创建文明城市的标兵镇区和单位,构成了一个文明城市独特的"文明元素"和"文明细胞"。透过这些"文明之花",可以品读中山这座文明城市的独有魅力。

南头:小城镇 大文化

    “国家卫生镇”、“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文明示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小小的南头镇,近年来获得的荣誉称号却不少。如今,它又多了一顶熠熠生辉的桂冠:“全国文明村镇”。
    喜讯传来,南头镇党委副书记邓方激动地说:“这是对南头镇多年来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能够获得这个奖项,是每个南头人以身边的小文明带来了南头镇的大文明环境。”
    邓方表示,近年来,南头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小城镇,大文化”的战略,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为目标,以提高群众文明素养为核心,以环境建设、民心工程、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现代化文明城镇,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凸显出四大亮点:
    坚持每年推进一项文明建设重点工程。2006年,南头镇把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侧重扶持本地劳动力实现“就业、兴业、创业”梯次发展的格局;2007年,制定文明单位量化考核标准,着重抓好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08年,结合实际,重点抓文化建设。
    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活动走向制度化、日常化。全镇机关和各事业单位经常开展“机关评议”和“行风评议”等活动,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百城百店无假货”等创建活动。
    民生民心工程有序推进。2007年,南头镇投入2.5亿元,启动了包括道路、学校、污水处理厂和文体广场等工程在内的“十大民生工程”,将经济发展的成果回馈社会。此外,南头镇稳步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5万元。
    倡导先进文化,走文化强镇之路。近年来南头镇政府投入300多万元兴建了南头中心公园,投入30多万元建设文化长廊,投入400多万元兴建占地12亩的文体广场,投入30万元建设镇图书馆,现全镇共有灯光球场10多个。2008年,南头镇还投入20万元建设了一批“农家书屋”。
    今日南头,经济活跃、环境优美、社会和谐、风气文明。南头群众正以昂扬的斗志和不懈的努力,朝着建设一个“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文明城镇的方向不断前进。

沙溪:强镇富民和谐安康

    名闻遐迩的“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沙溪镇,是我市一镇一品的典型代表。沙溪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因此荣膺“全国环境优美之乡”;沙溪还是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五彩纷呈。
    2008年,沙溪镇以“强镇富民、和谐安康”为总目标,进一步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沙溪镇党委副书记肖达辉认为,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的称号是一年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水到渠成的结果。
    2008年,是沙溪镇城镇建设发展最快的一年。沙溪镇政府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的全镇污水处理网管工程已全面铺开,规模达每月10.5万吨,总投资1.2亿元。工业园区的主体道路及基础设施工程已基本完工,共投入600万元。沙溪中心公园、沙溪体育馆及全民健身广场、沙溪历史文化博物馆(华侨文化博物馆)等工程已全面铺开,预计投入1.2亿元。主要道路及主要景点的绿化改造提升已基本完成,共投入600多万元,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取得新突破。
    这几年来,沙溪镇共投资1.25亿元建设学校校舍和设备,其中新建沙溪中学9000万元,扩建龙山中学1300万元,扩建溪角中学600 万元,扩建理工学校1600万元,为创建省示范性初中和高中学校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教学质量取得大丰收,龙山中学高考成绩再创新高,荣获全市高考突出贡献奖。
    去年,沙溪以打造“文化之乡”、“文化名镇”为契机,做好文物普查和本地民俗民间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重点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历史遗迹、古旧建筑、历史名人、名作,编印了“沙溪名人录”书籍及拍摄大型电视片《百年隆都》;组建了星宝艺术团,参加全国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合唱并荣获金奖,参加市首届民歌民谣大赛中荣获金、银、铜奖;成功举办中山市首届锦鲤文化节,农村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沙溪申明亭鹤舞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肖达辉表示,借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契机,沙溪将继续新的文明旅程,全镇上下不断推进文明建设,永远保持镇区文明先进性。

中山供电局:“文明东风第一枝”

    乘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中山供电局也顺势占领了 “东风第一枝”,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一跃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2008年,中山电力人以实际行动书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事迹:在因积雪断电的韶关,中山电力人和全国电力人一起用自己的脊梁,搭建出万家灯火的希望;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山电力人为远方的同胞慷慨解囊;在奥运期间,中山电力人为电力运行安全废寝忘食;古镇灯博会、绿博会、沙溪服博会电力安全有序供应……他们的默默奉献赢得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的盛赞,称他们为“中山市民的光明使者”。
    2008年,中山供电局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完成供电量151.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3%;在完成售电量和城市、农村供电可靠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线损率同比下降;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节能的目标。截至去年6月30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574 天的历史性记录,开创了中山电网最安全稳定、实力增长最快、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新时期。
    2008年年初,百年不遇的凝冰雨雪灾害袭击南方电网,中山供电局坚决服从指挥、快速反应、精心组织,先后派出抢修人员794名、车辆113辆,分赴韶关、清远和贵州省抗灾抢修复电。共修复受损杆塔基416个,线路50多千米,提前、全面、超额完成了110千伏长乐线等6个项目的抢修任务。在奥运期间,中山供电局高度重视、超前谋划,成立了保供电组织机构,精心编制了保供电方案,应急物资准备到位,经受住了这场压力最大、任务最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规模最大、要求最高的保供电考验,履行了“保障供电、万无一失”的庄严承诺,荣获“南方电网公司2008年迎峰度夏暨奥运保供电先进集体”。
    高度的责任和优质的服务为供电局赢来了“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但中山供电人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2009年,中山供电局将一步一个脚印,为搭建安全电网的万里晴空而继续努力。

“文明新秀”扫描

    创文明村镇(单位)、打文化牌已在我市的村镇及单位中蔚然成风,黄圃镇、坦洲镇、古镇镇古一村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东区办事处、中山纪念中学、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记者了解到,这些崭露头角的"文明新秀"们各有其招。

 ●黄圃:文化"亮"镇

    黄圃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进入实质性申报阶段,民间艺术尤其是黄圃飘色更成为文化名镇的一大亮点,多次成功举办黄圃飘色文化节、广东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飘色民俗博览馆、食品文化长廊等重点文化建设工程正有序铺开。

●坦洲:民歌之乡

    坦洲近年来加大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远近闻名、历史悠久的坦洲"咸水歌"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坦洲镇也成为了广东省的民歌之乡,使先进文化牢固占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古镇镇古一村:惠民为本

    该村委会十分关注民生,全力推进“三个一”工程、“一免两保”工作(“三个一”工程:有就业意愿的有一份工作,每人有一份社保、一份医保;“一免两保”:15年免费教育,保障全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门诊统筹),对5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退休金,有效地解决了老人的生活保障。

●“纪中”:人才摇篮

    “纪中”是中山基础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2006~2008年"纪中"向高校输送本科生达3021人,其中重点大学1782人。三年来,纪中高考重点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升学率,均居全市第一。2006~2008年"纪中"学生在全国五大奥赛中分别有37人、40人、52人获得全国一等奖,获全国一等奖人数连续四年蝉联广东省第一,免试保送重点大学人数连续4年名列广东省第一。

●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政府与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现拥有48支服务总队、200多个服务站,12万名志愿服务者活跃在全市城市和农村,广泛参与扶危济困、救灾应急、公益服务,积极担当起政府与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东区办事处:活跃社区文化

    东区办事处致力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了23个群众文化广场,组建了45个社区文艺团体,丰富和活跃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近年来举办书法篆刻、美术、摄影比赛等一系列文艺活动。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1-24  记者:禹媚



上一篇: 中山人穿中山装过年
下一篇: 《沧海桑田》《金斗湾》进“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歌活动”前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