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老报人受邀参观中山报史展览馆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7名老报人受邀参观中山报史展览馆

    “半个世纪了!”王树平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份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中山报》老照片,感慨万千。“半个世纪有多了!”一旁的赵崧材连忙补充。两人相视一笑,时光飞越50年。
    昨日上午,在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的邀请下,李文光、汤仲平、王树平、陈凤瑶、赵崧材、林礼新、郑仰萱等7名曾为上世纪50年代的 《中山农民报》、《中山报》、《中山日报》等报纸工作过的老报人,到中山报史展览馆参观,回述当年办报往事。

报纸复刊,报人回家

    日前,经中山日报报业集团请示、市委批示,正式确定了现市委机关报《中山日报》的前身应为1956年3月22日创刊的《中山农民报》(后改名为《中山报》、《中山日报》)。溯源正本,中山报业史还原了真实的面目,不仅《中山日报》的创刊、复刊时期得以确定,也让那些老报人“重新”回归到中山报业的大家庭。
    看到报社大楼内电子公告屏上打出的“欢迎老报人回家”7个大字,不少老报人感动不已。“‘回家’这个词让我特别感动。”今年77岁的李文光曾担任 《中山农民报》的记者和编辑,在1992年《中山报》复刊时曾担任顾问,他表示,如今的《中山日报》与当年的《中山农民报》可谓一脉相承,“历史还原了本来的面目,我们感到很高兴。”

回忆往事,感慨万千

    百年中山,报史悠长。在中山报史展览馆里,老报人追昔抚今,感触良深。每一件展品,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勾起他们的回忆。“这个版花是王建培画的。”“《中山报》停刊那一天还记得吗?那个时候真是困难啊!”……老报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当年中山还是农村,办报的目的就是为了促生产。”1958年进入《中山报》工作的赵崧材说,“农民特别喜欢读我们的报纸,平时都组织专人在田间地头读报。”

新老报人,皆当努力

    “当年办报条件特别艰苦,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早上8点又要上班。可是我们从不抱怨,始终热情高涨。”回忆往事,赵崧材十分感慨。
    曾在《中山报》担任记者的王树平还保留着当年的日记,字里行间洋溢着那个年代独有的激情。“时代不同了,报纸发展得很快,报道越来越主动,内容也越来越广。现在的记者条件更好,更要努力写出好的报道来服务读者。”王树平寄语现在的报人们继续努力,把报纸办得更好。

来源:中山日报 2009-09-09 记者:陈彦 见习记者:许耀芳、黄璐璐



上一篇: 《共和国之恋》受学子青睐
下一篇: 连载: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