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德育读本》的现实意义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孙中山德育读本》的现实意义

核心提示

    《孙中山德育读本》开发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的创建活动,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校本德育体系、传承、发扬和推广孙中山思想以及凝聚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孙中山德育读本》,需要从厘定核心价值、确定具体化的德育内容、选择开发模式等方面展开。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受海内外华人共同景崇的伟人。从他遗留下来400多万字的言论及著作中,处处可见他高超的理想和过人的智慧。积极挖掘孙中山的德育思想,编写面向中小学生相关读本,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进作用。

《孙中山德育读本》开发的现时价值

    作为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孙中山德育读本》的开发不只是囿于文本式样变革,其前提是,通过对其思想体系进行梳理,形成基于时代需要的核心价值,从传承民族精神、发扬伟人的榜样示范作用,促进青少年儿童作为道德主体的自由生长出发的高度去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努力达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同时发挥读本的文化传导性、弥散性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时期下,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应在时代性与规律性下功夫。从时代性来看,孙中山本人就是时代新人的典型,他的精神,特别是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与时俱进及廉洁奉公的民族精神等,都是当今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民族精神。从规律性来看,德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挖掘孙中山感人的故事,采取“近小实亲”原则,按照中山精神的发展脉络编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德育读本,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之以思,导之以行”。

    2、有利于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校本德育体系
    校本德育体系特色化,主要指学校所处的地区在德育中表现的独特风格。中山是历史文化名城,努力挖掘孙中山德育资源,开发富有中山风土民情的、具有地域独特性的《孙中山德育读本》,能够及时反映中山教育、科技、经济、文化进步的成果,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中山精神”融入世代中山儿女的血脉之中。

    3、有利于孙中山思想的传承、发扬和推广
    举凡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其思想来源皆必有所传承、发扬和创新,孙中山思想也不例外,其来源主要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西方思潮的启发以及个人独创。这就决定了孙中山思想必须处理好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的问题。弘扬孙中山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大,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和高度升华。因此,编写可读性强、意义深刻的《孙中山德育读本》,不但可激发师生以伟人为榜样,立志报国,服务人民,而且可活化地方德育资源,丰富现行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孙中山倡导的关注国计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观、坚持区域共同发展防患贫富悬殊两级分化以及和平统一祖国等观点,无一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德育读本》的开发与利用,通过研究并大力弘扬孙中山精神,以提高青少年学生个体的道德水平为起点,使之从孙中山身上获取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推及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从根本上增进民族认同,纾解社会矛盾。

《孙中山德育读本》开发的策略

    真正的道德教育总是和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建构活动。目的性具有导向和调节功能,而规律性则保证德育的实效。

    1、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厘定读本的核心道德价值
    校本德育读本开发是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孙中山思想来源广泛,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等方面,必须厘定核心的价值并确定编写体例。我们从孙中山庞大的思想体系里厘定:“自强不息,建功立业的奋斗精神;崇尚德治,强调德教和修身的重德精神;刻苦钻研、博览群书的治学精神;反帝反封建,救国、建国的爱国精神;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求大家之利益、办大家之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同甘共苦、共存共荣的博爱精神”作为读本的核心,统领学生道德规范的认知、道德情感的熏陶、道德意志的建构、道德行为的导引。

    2、根据德性的整体性与阶段性原则,确定读本具体化的德育内容
    所谓德性的整体性是指学生的知、情、意、行品德结构的统一性和养成学生德性的内容的完整性。我们编制《孙中山德育读本》,首先在德育具体化上做文章,即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规律,以孙中山的道德修养、治国方略、科学文化、革命生涯等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为纵坐标,理顺德育内容自身的逻辑关系,将历史与现实的鲜活事例、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孙中山精神特质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圣人贤者的典型事例和孙中山的追随者的格言等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从现实到理想进行合理部署,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使德育内容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序列,与受教育者认知过程保持同步, 大大提高德育的可接受性。

    3、根据德性的建构性,确定读本体验式开发模式
    蒙台梭利说过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选择体验式德育读本开发模式,内容编排既体现中山思想的发展脉络,也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读本的单元体例主要由 “中山故事”、“交流研讨”、“体验与践履”等组成,引导学生在讨论与辩论中体验孙中山深邃的思想与哲人的智慧。 

来源:中山日报 2009-11-09 作者:冯铁山 叶才生



上一篇: 岐江公园成 “2009 年度ULI全球卓越奖”中唯一中国项目
下一篇: 中山市首批非遗传承人推荐名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