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郑观应牌”念好旅游经<br/>专家学者聚首三乡就如何开发利用郑观应文化旅游资源出谋划策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打好“郑观应牌”念好旅游经<br/>专家学者聚首三乡就如何开发利用郑观应文化旅游资源出谋划策


    旅游文化在近期广东省委全会上通过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中,强调了学术、地方、民俗的特色研究,香山文化的特殊地位,香山在近代中国的地位非常重要。

    24日,如何结合名人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座谈会在三乡镇召开,来自省、市的相关专家、学者围绕“郑观应诞辰168周年暨如何开发利用郑观应文化旅游资源”的主题进行了文化旅游的探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出席了会议并向市档案局、市郑观应文化学会、三乡镇政府、雍陌村赠送了中山社科最新科研成果《郑观应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一书。
                                                      文化旅游的特质
                                                   以历史人物带人文景观
    三乡镇镇长梁常兴介绍了三乡与郑观应的关系,以及该镇如何借郑观应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的情况。他认为,三乡文化旅游要科学发展,首先是加强郑观应故居的规划保护,其次是要把郑观应事迹写进乡土教材,还要打造具有三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景观。
    他提出了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问题。三乡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镇,人文底蕴深厚,郑观应是三乡籍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文化名人,其文化品牌力量不可替代。因此,三乡积极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把郑观应作为三乡历史名人的头等品牌唱响,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融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实现三乡旅游的新发展。
    《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江中孝认为,香山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伟大的人物是与时代有关的。19世纪中叶世界性商贸的到来,澳门因素对香山的影响不可忽视。香山的崛起跟现代化的浪潮是相一致的。
    旅游文化在近期广东省委全会上通过的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中,强调了学术、地方、民俗的特色研究,香山文化的特殊地位,香山在近代中国的地位非常重要。
    丘树宏认为,文化旅游还是要以历史人物带人文景观。对于中山来说,第一个浪潮到来之时就是打好孙中山牌,接着就是打好郑观应牌。我们现在就是要利用好市外各种资源作服务,加强自身队伍素质,作好基础性资料整理工作,为市外专家提供资源;其次就是利用好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体现名人的作用;历史人物的普及教育问题非常重要,要把文化变成一种老百姓普遍认知的知识,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文化旅游的灵魂所在
                                                       走文化内涵之路
    广东社科院一研究员分析了中山的文化资源,在如何利用的问题上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实事求是。主要还是要解放思想,做一些深层次的开发,以郑观应这个历史人物为点,与买办文化史结合起来,做出一条“产业链”来,即集休闲、饮食、旅游为一体的历史人物文化景观。
    该研究员认为,文化旅游中郑观应是其中的一块,重要的一部分。而几百年文化积淀传承下来的是一种精神,我们最应该传承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是这些历史人物所特有的一种精神,也是香山人的精神。
    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这样解读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有内涵的旅游。旅游要打好自己的品牌,做好市场培育,一定要走文化内涵之路。
                                                    文化旅游如何开发利用
                                                     做好“加法减法乘法”
    专家们就文化旅游市场培育与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中国社会科学报》广东站站长冯建华认为,文化旅游的前提传播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利用。他提出了“四化”:当代化,即将历史人物与当代的现实结合起来,嫁接到中国现实中来;通俗化,群众要能够认知;地方化,要能够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既要务实也要务虚;多元化,宣传渠道与研究机构、民间与社团都可以行动起来,手段形式多元化。
    市文联主席胡波具体细化了如何利用人文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他认为最重要是如何把学术成果转化成通俗性的东西,可视性的东西。比如平遥的文化品牌《一把酸枣》、《晋商》、《乔家大院》非常值得借鉴,他们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推销了自己的文化。就三乡郑观应资源利用问题,他认为要做好“加法、减法、乘法”。
    “加法”就是,文物馆丰富内涵丰富文化元素,具体来说,就是增加郑观应故居的内容。可建立买办文物馆,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物、资料。
    “减法”就是,瘦身,将故居周边地区不好的减掉。
    “乘法”就是,到郑观应工作过的、走过的地方加强联络。与研究单位进行合作。出版研究基础性的资料。利用社会资源造势,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影响。建立郑观应学术研究数据库。
    
 

                                                                 来源:中山日报 2010-07-26 记者 杨彦华 张玉秋 付希华



上一篇: 岭南文化再塑新中山人文精神<br/
下一篇: 文化建设,有家底也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