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爱好者给孙辈制作少时玩具 自制“菱角车”重拾半世纪前中秋记忆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传统手工爱好者给孙辈制作少时玩具 自制“菱角车”重拾半世纪前中秋记忆

  中秋佳节前后,菱角飘香。赏月当晚,不少中山人的团圆饭桌上会出现菱角。菱角有聪明伶俐的寓意,它种植于湖泊田塘,长成于农历七月,八月落柄。这时节,正是菱角最为饱满成熟之时,清水煮熟后脱壳吃,甘甜且清脆。
  只是,现在少有年轻人知道,菱角除了吃之外,其实还能制成“菱角车”玩起来。今年64岁的大涌镇安堂村人林达元是一名传统手艺爱好者,也是村里为数不多还会制作“菱角车”的人。昨日,记者到林叔家中拜访,领略“菱角车”这一传统玩具的魅力。
 
  就地取材,让菱角动起来
 
  制作“菱角车”需菱角、细线、竹棒,辅以螺丝刀、美工刀、锯子和砂子,再加上耐心和一双巧手,便能在二十分钟左右制成一个“菱角车”。林叔介绍说,制作“菱角车”的竹子是他自己去到邻村的卓旗山上砍的,放在院子里晒干后即可使用。只见林叔利落地从院子里拿起竹子,用锯子锯下约莫二十公分的一小段,随后劈开成细竹片。这便是制作“菱角车”的第一步。林叔不慌不忙地拿着细竹片回到工作桌,用美工刀将竹片削细,最后用砂纸多次打磨成直径3-4毫米的圆竹棒,备用。
 
  接下来就轮到处理菱角了。林叔提醒,不是随便一个菱角都适合用来做“菱角车”,尽量挑选底部比较对称和平整的菱角,这样的菱角做起来结构更加稳固、转动起来更加畅顺。为了让“菱角车”更耐保存,菱角一般要煮熟晒干,这样能使这件带着中秋情味的小玩具可供玩耍半年以上。用螺丝刀插入菱角上方的小孔中,用力将其上下两个小孔钻通。晒干后的菱角肉变得干硬,因此钻通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力气和耐性。连续处理完两个菱角后,便可轻松将菱角插入圆竹棒固定。制作到这一步时,林叔的额头上已挂着汗珠,他轻轻地转动竹棒上的菱角,仔细端详着半成品,露出满意的微笑。到第三个菱角的处理就有些许不一样了,先将菱角从中间锯开,留下半个菱角,再将这半个菱角里的肉挑出,取其空壳,将其相对着两个菱角,串在竹棒最下边。
 
  最后一步,取大概1米长的细线对叠,沉下心来将线条穿过中空的半菱角壳,在竹签上绑结固定,再将另一端线头绑在另一根细短竹签上,把绳子调整好,细短竹签放中间,这样就能宣告一个“菱角车”成品大功告成。
 
  林叔给记者演示如何让“菱角车”“动”起来,他一只手拿起“菱角车”的同时用食指和拇指按住底部的半菱角,另一只手拿起细短竹签,先慢慢朝一个方向转,然后再使劲拉紧绳子,顿时,菱角一下子开始快速转动了起来,像是飞鸟盘旋,又像是牛角舞动,简单而有趣。
 
  50后60后70后的童年回忆
 
  林叔细致地拨弄着手中刚做好的“菱角车”,眼神久久地停留在这件小玩具上,空气里都是菱角的香甜,林叔的脸上洋溢起来纯真的笑容。
 
  林叔坦言:在物质相对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孩子们没有种类繁多的玩具玩耍,大家便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中秋玩具“菱角车”。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孩子们的玩具变得丰富多彩,“菱角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我们已经几十年没见过‘菱角车’了,今天见到觉得熟悉又亲切。”林叔的邻居李姨告诉记者,她是最近才得知林叔晓得怎么制作“菱角车”,今天专门来学习观摩一下。原来,林叔去年刚刚退休,平日里闲暇时间多了,在今年中秋节来临之际,他才开始重新拿起工具,自制”菱角车给自己5岁的孙女玩。“没想到孙女能这么喜欢‘菱角车’,爱不释手,看她玩得开心,我也开心。”林叔说。林叔的儿子还录制了一条玩“菱角车”的短视频发朋友圈,收获的评论绝大部分是觉得这个传统小玩具“新奇又有趣”。
 
  “小时候总会盼着中秋节到来,期盼菱角成熟,可以制作‘菱角车’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比谁的转得久、转得快,就这么简单的小玩具,我们愣是能玩上大半天。”如今已儿孙满堂的林叔回忆起五十年前的童年场景,嘴角还是不自觉地上扬了起来。今年林叔重新开始自制“菱角车”后,他还会多制作几个送给自己儿时玩伴的孙辈。五十年后再现的“菱角车”唤起了老友们的童年回忆,又重拾起那份简单而纯粹的童趣。艾美酒店等;中山网红好物,包括捌囍小卖部、交关佰课、墨潮饮等。
 
来源:中山日报   2021-10-12


上一篇: 免费抽取超万份线上盲盒
下一篇: 左步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每年吸引超30万游客参观